主題命名: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解改變了我們
拍攝時間:2017.08.25
拍攝地點:大安區公園
文字說明:
在校園關鬼門開的時節裡,躲不掉”家有小鬼”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整日宅在家裡,成了吃飽睡、睡飽吃的懶鬼,肯定得花大把銀子,讓孩子參加夏令營、上才藝班、安親班,真得燒點錢才能搞定這精力旺盛的小鬼頭。
午後在公園所見一景,溫馨之畫面好似已成多數人夢中的”故鄉”場景了,公園裡多數老人長椅上或是納涼聊天或是聚集圍觀下棋,另一處的兒童遊樂設施場域,孩子則是奔跑嬉戲……,鏡頭帶往公園一隅,某長者與一男孩對弈,其餘孩童圍觀,圍觀的幼童見男孩屢戰屢敗,不耐煩地催促著男孩:別下棋了,來玩吧。
男孩不為所動,繼續著下一回的棋局,但是,又輸了!男孩臉上有些落寞,卻也不見有太大的心情起伏,雖有我這外地客圍觀在旁,亦不窺見男孩顯現出挫折感,或許男孩已在此處訓練有術,勝敗乃兵家常事,小小失敗真的不算什麼。
長者見好就收也算不傷孩子的自尊心,並囑意男孩將象棋收納排好,連棋盤一起歸位,再三叮嚀此為公共財,必須愛惜,之後便騎著單車離去,老人與小孩兩者非親人,卻能在社區公園裡有良好的互動交流,這乃是最為原始的鄉村景象,卻也逐漸消失在現代社會當中。
在早期的社會裡,代間交流乃是一件稀鬆平常之事,只是,隨著社會變遷與家庭結構的諸多改變,老人小孩由人口眾多的大家庭走入折衷家庭,再分離出來與父母同住的核心小家庭、獨居家鄉的長者家庭以及部分的老人與小孩所共組祖孫同住的隔代教養家庭,無疑地,家庭結構歷經多次的重組,「家」這個概念似乎也越來越薄弱了。
受環境所困和思想所變,年輕人不想婚、不願婚、不敢婚,想當上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何其容易,結了婚,不生、晚生更是讓老人角色難以再進化,爺爺、奶奶、阿公與阿嬤這將會是多麼珍貴的稱謂!
在「高齡社會少子化」的環境氛圍裡,究竟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
(林麗惠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