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照顧」成為了每個家庭和每個社會都無法迴避的生命課題,近年來,新聞報導中不時出現長照悲劇的故事,讓人們心痛之餘,也不得不重新思考:照顧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責任?是負擔?還是某種更深層的生命連結?尤其是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彼此連結的力量,進而從中窺見到希望?
照顧並非僅僅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它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結,也讓我們意識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且值得尊重的存在,當我們用心去理解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彼此需求時,照顧便不再是一種沈重的負擔,而是一項彼此扶持的可貴經驗和生命美學。
一、互為主體:因人、因事、因時制宜的人生智慧
照顧的過程中,無論是照顧者還是被照顧者,每個人都是主體,因此,我們需要因人制宜,以了解不同類型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例如:新手照顧者可能需要更多資源指引;專職照顧者則面臨身心疲憊,需要心理支持;而移工照顧者更是需要適應文化差異和生活壓力,若能根據不同的角色,以提供相應的社會性支持,便能讓不同身分角色的照顧者,都感受到溫暖。
同時,制度設計也應該要因事制宜,以靈活應對社會變遷所帶來的不同需求,就此而言,長照體系若是能隨著人口結構和社會型態的變化而調整策略的話,就更能守護每一個家庭,尤其是大環境中的因時制宜,在在提點我們要關注整體社會資源的適切分配,以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合適的時機,獲得全社會的協助。
二、專業與合作:團隊力量的不可或缺
在照顧的道路上,包括醫療護理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除了能協助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外,也聯結必要的外部資源,尤其是面對複雜情境時,這些專業力量能幫助家庭找到解決方案,減輕壓力,然而,專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和社區的動力同屬重要,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能讓照顧更具溫度,而社區的支持則能形成更廣泛的照顧網絡,像是鄰里之間若能互相幫助,就能讓照顧不再孤單。這些力量交織在一起,共同構築了和諧的照顧環境。
三、權利與責任:雙向互動中的平衡
照顧不應該只是一種單向的付出,而是一種雙向的互動迴圈,每個人在照顧中都擁有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肩負著一定的責任,例如,被照顧者有權利享受尊嚴與關愛,但也需要配合照顧者的努力,而照顧者則需要在付出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這就如同順民語錄中所點評的『要幫助別人,先照顧好自己』和『要照顧別人,更要幫助自己』的人文反思,至於,『您若安好,便是晴天』的這句話,不僅用於照顧過程中的兩造或多造,也適用於正在努力生活的每一位人們,不僅是對於個人的期許,更是對於整個社會的一種祝福。
此外,不同類型照顧者面臨的挑戰各異,需要理解並支持他們,例如,新手照顧者可能需要更多學習資源;全職照顧者需要喘息機會;移工照顧者則需要生活適應和勞動權益保障,這些的橫逆挑戰雖然艱難,但只要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就能為暗夜哭泣的照顧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反思與行動:從悲歌中尋找希望
面對長期照顧中的困境,我們需要進行批判性反思,首先,我們應建立健全的長照制度,確保每一位照顧者都能獲得應有的保障;其次,我們需加強對照顧者的培訓,尤其是要提升他們的素養和能力;最後,我們應倡導全社會重視照顧議題,讓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這份連結的重要性。
透過理解個體、家庭、社區及生態系統的力量,我們可以建立更加和諧的照顧環境,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成為了最重要的力量和最有力道的應答,它不僅能帶來支持,更能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生命的出口。
總之,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一種溫柔的回應,當我們以尊重與愛,去對待生命的脆弱或脆弱的生命時,便能在彼此的連結中看見希望,那怕是面對長照悲歌,或是日常中的橫逆挑戰,藉由這種彼此扶持照顧的生活態度,以找到生命連結的光芒力量,請記住:生命的美好其實是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照顧瞬間裡。
發想於以下的順民語錄而來的『人間社福浮世繪』:
(一)『人與人相與連結的互為照顧主體性意義』、『個體之因病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度之因事制宜』、『大環境之因時制宜』;
(二)『有人、有專人、有專業團隊提供專業的照顧服務』;
(三)『個人動力之生理、心理、認知、經濟、社交』、『家庭成員動力之性別、年齡、教育、職業、婚姻』、『社區聚落動力之人口、文化、地理、產業、景觀』、『社群團體動力之人、事、時、地、物』、『生態系統動力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綜合』;
(四)『個人權利先於應盡責任;替代定位大於重要補充;交易成本優於機會成本;他照外人先於照顧素養;計畫經濟的行政管制;市場經濟的商品競爭;專人照顧而非專業照顧;價格取向而非價值導向;專人專職非專業;價格價位沒價值;素行素質少素養』;
(五)『個人的自我照顧素養積分』、『親屬的家庭照顧素養積分』;
(六)『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移工照顧者、喘息照顧者、機構照顧者、鄰照顧者、畢業照顧者、主要照顧者、下流老人、未成年照顧者、新住民照顧者、零照顧者、移民照顧者、女兒照顧者、男性照顧者、獨自照顧者』;
(七)『扣緊照顧歷程而來之於認識資源、照顧協議、資訊透明的「預備照顧者』」之於照顧技巧、試行評估、配套備案的「新手照顧者」;之於多重角色、壓力加乘、變更協議的「夜間照顧者」;之於全面阻礙、身心疲憊、家照支持的「專職照顧者」;之於生活適應、勞動權益、補充協力的「移工照顧者」;之於機構調適、家事協議、最後一哩的「機構照顧者」,以及之於創傷知情、社會參與、職業重建的「畢業照顧者」』;
(八)『長照悲歌、照顧殺人、天邊孝子、孝道外包、照顧倫理、照顧赤字、減法照顧、8050、下流老人、老人貧窮化、高齡女性貧窮化、自立生活、社會處方箋』;
(九)『適能貧窮、醫護權控、社會脫節、存在孤獨、壓力山大、孝道枷鎖、照顧悲歌、長照殺人、深井效應、創傷知情』;
(十)『長照家戶化(親屬責任)、長照市場化(對價關係的商品買賣)、長照社會化(法定權益的國家責任)、長照自願化(左鄰右舍的里仁守護』。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