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我沒有爸爸媽媽,我是阿嬤帶大的!
文字說明:
「我沒有爸爸媽媽,我是阿嬤帶大的!」,這是一位就學於蘇澳鎮某國小七歲兒童所表述的,由於孩子的父母離婚,單親媽媽為了生活經濟,出外工作,不得不把孩子委由祖父母照料,據當地的耆老表示,蘇澳地區位於宜蘭縣的東南方,自北迴鐵路開通後,面臨了經濟蕭條與人口外流,人口數由2003年43,895人一路移出至現今20176年6月的40,283人,年輕人都到外地工作,自己生的孩子,全交由祖父母照顧,由於昔與父母教養方式不同所產生緊張的代間關係,致使代間風險影響到孩子的人格成長,時而感覺孤立無援,不知如何求助,傳統的社會福利也不會主動輸送到府的。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5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顯示:兒童由祖父母照顧比率從2003年的24.43%增加至2016年的29.03%,至於,造成兒童需要隔代教養的因素,包括有(一)婚姻突變:父母因離婚、再婚、分居、遺棄;(二)經濟需求:雙薪父母共同承擔家庭經濟壓力;(三)醫療進步:老人人口壽命增長,祖輩轉成兒童的主要照顧者;以及(四)其他因素:家暴、死亡、身心障礙、未婚生子或入獄服刑等變動因子,顯然,其所涉及到層面之廣泛和衍生社會問題之深,乃是政府及民間不可輕忽重視的社會責任。
隔代教養是社會變遷的世代產物,論其優勢,諸如協助照顧孫子女以提供保護因子;建立新代間關係可促進家庭和諧;文化價值傳承以接軌薪火命脈;長者正向面對老年期得賦予活力希望;以及孫輩與長者的代間互動可學習圓融人際,不過,相與衍生出來的弱勢限制也包括:祖輩帶孫耗體力讓身心均感疲憊;祖孫價值差異大易產生代溝問題;現代文化接觸少欠缺社福支持;祖輩時間失序與陪伴壓力;以及隔代角色混淆益生未來生涯的迷惘困惑。
「我沒有爸爸媽媽,我是阿嬤帶大的!」,童言童語的背後是否也直指諸如宣導隔代教養相關節目、推展隔代教養親職活動、成立隔代親子成長團體、辦理隔代親子座談會、提供到宅隔代家庭服務、建構隔代保姆支援系統、推動隔代兒少保護通報及相關處遇、培育地區學校輔導教師以及專業隔代社福志工等等的守護支持網絡。
(蕭德貞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