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話說四代同堂的一家歡樂,卻也因為長壽、罹病和臥床而來的照顧壓力,導致了媳婦可能悶死公公後再行跳樓自盡的家庭悲劇,只不過,集結於層出不窮的長照家庭及其諸多限制抑或是運作失靈而來的社會現象,那麼,長照悲歌所投射出來的又豈只是脆弱的二條人命,而是有其結構性意含的深究所在,這是因為:首先,何以會有如此令人詫異與不捨的起心轉念,究竟是生計問題、照顧負荷還是漫漫長夜且遠無止境的身心疲乏,畢竟,既是嫌疑犯也是受苦者的雙重身分,點明了問題的爆發,實乃有其從醞釀到發微而來的演進歷程,也就是說,從第一代的阿嬤、第二代的公婆到第四代的子女,其所積累出來對於家庭情事的照料、照顧與照護,又怎是『疲憊』一詞所可以了得的!就此而言,長照悲歌所反映出來的客觀事實,乃是當前擺盪在家庭照顧與照顧家庭這兩者之間所出現的弔詭和迷亂之處,也就是說,家戶化、女性化以及無酬化的家庭照顧模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已然是遲早會出現的預期性後果!

誠然,標舉『死者為大、生者為重』的切入觀點,關懷的旨趣自然就不在於當事者或利害相關家人的司法究責,而是除卻法律範疇的程序正義外,要如何避免長照悲歌不斷地被複製或重演,甚或是惡化而成為某種麻木不仁的個別性遭遇,就此而言,國家機器所應該要履行的公共照顧之責,是有它通盤檢討思量的必要,遠地不說,扣緊當前的居家照顧型態或是未來要推動的長期照顧服務,從供給端、媒合端到服務輸送端等等形而上的建置工程,終究是要還原回到服務使用者之需求端的主體意義和客觀感受上,藉此思謀長期照顧的願景藍圖和服務體系,要如何訴求於包括可及性、可近性、權責性、整合性、便利性、接受性以及有效性的基本提問?以此觀之,單點型態的長照服務項目以及鐘點計酬的長照支付型態,是否可以適度地紓解家庭或親人擔當長期照顧的人身負荷,這一點不僅是有待商榷,更要提早啟動對於社會大眾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辨所要彰顯的乃是未來的長期照顧服務,更要有它貼近於民眾生活世界感受的說貼溝通,而非盡是劃餅與大餅般的緩不濟急!

總之,當平均餘命及其健康餘命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斷地被拉開之際,長期照顧早已是一項未來進行式的社會變革工程,就此而言,對於長照悲歌的噓喟,也不應該是見報一日的萬般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