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迄今逾兩年,不過消基會五月抽查通路二八九件含豬肉成分的相關食品,卻找不到一件標示美國產製的豬肉商品,質疑今年進口的一二○四噸美豬究竟去哪裡,反觀進口量相近的法國卻找到八件,業者恐有「洗產地」疑慮,籲政府應加強監管。

食藥署則說,美豬進口數量不多,僅占台灣市面所有豬肉百分之○點四,市占率太低,當然難以在市場找到足跡。各販售通路皆有美豬冷凍肉品,用於加工食品、餐廳肉片,並無「洗產地」疑慮。

消基會表示,為了了解政府萊豬管理措施是否落實,五月下旬展開調查,由志工於北中南市場攤販、便利超商、超市、量販店、百貨公司超市及餐飲業等通路,抽樣調查二八九件含豬肉成分的相關食品,竟未見到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消基會社長許宏宇指出,二八九件豬肉產品中,僅有百分之一點七明確標示不含萊劑。

消基會表示,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今年截至五月廿九日,自美國進口的豬肉計一二○四噸,法國豬肉則是一三六七噸。然而,消基會尚可在市面上找到使用法國進口豬肉的相關商品,美豬相關商品到底去了哪裡?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分析,也許消基會這次抽查剛好沒查到美豬,但另一種可能則是「洗產地」,也就是來自美國卻標示其他原產地。

吳榮達說,台灣開放萊豬進口逾兩年,美豬進入台灣食品市場的情況仍存在許多不明確環節。消費者難以得知這些豬肉流通過程與去向。消基會也再次重申,嚴正反對在加拿大牛尚有安全疑慮、且評估程序恐有違法之際,預告並決定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一一○年至今兩年半,共在市場端抽查廿二萬四六六二件豬肉產品,美豬共一五二一件,邊境抽驗皆合格。(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