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孩子你到底經歷了甚麼!
文字說明:
我們家的兒子今年28歲,但我和外子還是常常忘了兒子的年歲,而對外宣稱兒子是我們家的「小朋友」,因為,他是患有唐氏症候群(Downs Syndrome)的成年人,心智維持在約5~7歲認知階段,這應該算是「類巨嬰」吧!
我們一家三口固定每週日在基金會聚會,基金會主要是以家有心智障礙家人的家庭為其主要的服務對象,係屬宗教團體,為了宣講基督愛世人的宗旨,教會常常由家長或手足陪同身障家人到各地方表演,希望藉由生命來感動激勵生命。
記得,早些年首次帶親子舞蹈班到北部地區的一所少年觀護所表演,這是家長們第一次帶孩子來到這麼特別的地方,雖然,事先已經對少年觀護所的服務對象做過功課,只是,進入少觀所的當下,自然而然讓人感受到一股肅殺之氣(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在台上看著台下坐著一群正值青春期,應該是一個非常重外表年紀時期的孩子們,卻是個個理個小平頭,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有的身體外觀還看得見刺青,但仔細端看各個臉龐,仍不脫稚氣與青春氣息,平常在教會表演,台上台下互動相對比較活潑,但是,面對這一群孩子,互動比較嚴謹,尤其當我們的孩子邀請他們共舞時,感覺到這群少年的遲疑,最後,還是我們純真的唐寶寶下台伸手去拉他們,才有幾個孩子加入。
身為一個母親,看到這群稚氣未脫的孩子,身處於這個感覺有點肅殺之氣的環境中,自始就忍著心疼的眼淚,似乎有一種想要在他們的臉上看見更多的情感、希望與快樂,想知道他們到底在過去短短的人生中,究竟是經歷了甚麼?發生了甚麼?有甚麼樣的家庭動力?受到甚麼樣的同儕吸引力?另一面,也引發了身為母親對於家中較疏於照顧的正常孩子的愧疚感。
艾瑞克森(Erik H.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青少年時期」正處於統整人格發展的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時期,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將會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若是有所受困,將會導致青少年生活無目的與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少觀所這一群少年有多少是人格發展階段的受限困頓?正處在自我中心與個人神話認知發展階段的青少年,擁有旺盛的賀爾蒙,霍爾(G.S.Hall)特別稱青少年時期為狂飆期(storm and stress period),這段時期的情緒有如狂風暴雨般,是一段充滿混亂與衝突的時期,若沒有良好父母互動與引導,很容易因為獲得同儕的認同而走偏。
少年觀護所主要依法收容未滿十八歲刑事案件少年、保護事件之少年或兒童(7歲~12歲)、留置觀察少年或兒童、觀察勒戒少年、及事件係屬後年滿20歲之少年等,在收容期間施以輔導及心性之調整,以為未來責付、安置、執行感化教育或徒刑等處遇,預做準備。
從少觀所出來的孩子多少帶著某種標籤,也常會對未來感到迷惘,翻轉人生也許只要一個契機,如何陪伴這群青少年走一段殊勝的成長之路,陪他們尋到人生方向,爾後,才能靠自己發展未來人生。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人生「貴人」吧!
(王明麗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