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從「看小」到「顧老」的自我反思
文字說明:
三月三十日的這天下午,我爸爸與大姑姑一起在中山醫院做頸椎開刀手術,從下午一點到晚上八點,我在手術房及恢復室外的漫長等待,也不時的向親友們回報手術狀況,讓大家得以放寬心。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等到爸爸手術結束了,看到身體虛弱、意識不清的爸爸從恢復室推出來後,他緩緩地伸出手要我牽,我也緊緊地握住爸爸的手,我眼眶也泛紅了,趕緊拿起手機拍下感動的這一刻,是我最珍貴的紀念。
在醫院照顧家人的過程中,像是用吸管餵水並叮囑小口小口喝、稀飯放涼了再一口一口的餵、下床走動要攙扶以避免跌倒,就像我們在照顧孩子的細心、耐心及關心,讓我對於從「看小」到「顧老」的照顧議題,更有深刻體會與自我反思。
沒錯!在我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後,總是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在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卻把較少的時間留給我們的父母,當我們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的長大時,父母卻正在一天又一天的變老中,這是一個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的時間定律。
然而,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是親密是疏遠?是正面是負面?親子關係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如果你沒有把父母放在心上,那如何期望將來子女心中有你?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正是從我們這一代的身上,來學習未來如何與父母相處之道,當子女懂得心懷感恩,父母則心中有愛,讓彼此在換位思考中學習同理心。
正如張曼娟老師所說的:「陪伴父母的老去,就是預習自己的老去。」,由小到大,我們的角色和位置不停的變換,如果心理有準備,就比較容易適應。
人生的角色有時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圓,當我們在陪伴父母的同時,也正面地接納父母的老去,其實也在幫助自己接納自己的老去,進而讓自己有所成長與改變。
對我而言,社會工作就先從愛自己、愛家人開始做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來為這社會多做一點!
(饒貽婷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