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醫院醫院今天表示,長庚醫院自1985年引進電子耳,至今長庚體系已完成千餘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目前正在發展「雙鏡人工電子耳蝸手術」,讓外部傷口更小,內部傷害更少,盡可能保留組織結構,保存再生醫學或基因治療成熟時回復聽力的機會。

基隆市前立委謝國樑的女兒先天失聰,藉由人工電子耳找回「新人聲」,謝出書「千分之三的意義」,敘述陪伴女兒成長、求醫心路歷程,希望能為更多身心障礙者和家人傳達想法,謀求福利。

基隆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趙偉傑說,台灣生育率降低,兒童健康問題更受重視。政府已將18歲以下兒童單邊人工耳蝸植入納入健保給付,希望聽損兒童把握黃金治療期。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3.7%,銀髮族生活品質與聽力息息相關,同樣需要關注。

基隆長庚醫院近年推展聽力障礙病患聽語照顧,提供一條龍式聽力診斷與助聽器選配,並積極發展人工耳蝸手術與術後復健服務。

38歲鄭先生因兩側中耳炎併發內耳炎,導致重度聽力損失,配戴助聽器效果不佳,職場打拚面臨困擾。他希望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改善聽力,但因價格昂貴卻步,後來透過長庚聽語團隊與社工師協助,取得社會局的補助,加上長庚公益基金挹注,負擔約10萬元即完成手術,找回人際溝通能力,生活慢慢回歸正軌。

28歲洪小姐讀國一時發現聽力障礙,開始戴助聽器,17歲突發性耳聾,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大學畢業後求職四處碰壁。她為了照顧長期洗腎的爺爺及維持家計,在捷運站出口賣手工餅乾。一位善心人士知道她的困境,捐助全額手術費用,3個月前在基隆長庚完成手術,再次聽見外界聲音,忍不住哭了出來。

洪女的主治醫師陳錦國說,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不斷進步,目前長庚醫院正在發展「雙鏡人工電子耳蝸手術」。結合顯微鏡下雙手操作與內視鏡下微創手術,外部傷口更小,內部傷害更少,達到微創和精準人工電子耳植入,盡可能保留組織結構,為未來可能的再生醫學或者基因治療,提供聽力回復的機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