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身後事環保葬讀後心得
拍攝時間:2018.04.05
拍攝地點:彰化縣田尾鄉公路花園懷恩堂
文字說明:
清明掃墓的祭祀在於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同時,這也是家族團聚的日子。
從小家裡的掃墓便是家族總動員,攜帶著數副三牲鮮果等供品及鐮刀,踩踏他人墳塚,邊走邊說「借過」,找到祖先墳墓後,先用鐮刀清除墳旁附近的雜草,再由長輩帶領,首先是祭拜守墳的土地神,再捻香祭拜墳上祖先,跟祖先說說話,報告家族這年來發生的大事,爾後,撿好數顆雞蛋大小的石頭在墳上壓墓紙及撒上蛋殼,代表為祖先整修房舍,如此這般的祭拜與整理,通常是需要費時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家族所有的祖墳。
然而,當身後事從傳統的殯葬觀念強調隆喪厚葬,到現在的簡約環保,從傳統的入土為安到現代環保的綠色殯葬,乃至於2014年開始逐步推廣電子輓額平台,以及網路追思祭拜,在在都是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興起的創造性轉化,對此,依據內政部統計,遺體火化數量由2007年12萬3217具增加至2016年16萬6246具,增加34.9%,也就是說,遺體火化的數量占死亡人數比率由87.8%增至96.2%,十年間增加8.4個百分點,從國內目前遺體火化率已超過9成,這顯示民眾喪葬觀念已然是隨政府宣導與時代進步成功轉變中。
隨著社會變遷以及地方政府的統整,家族中過去土葬的祖先們已拾骨入塔,近年來往生的長輩們也多已火化入甕,因此,清明掃墓僅以一副三牲鮮果在公路花園示範公墓的懷恩堂祭拜,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完成,再則,從鄉公所統一收集處理金紙的舉措,更是讓人感到欣慰。
作家瓊瑤曾提到「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隨著文明化的演進,自然是更為期待身後事環保葬的世界趨勢,也能夠在台灣確切落實,畢竟,臺灣是一個地狹人稠且資源有限的島國。
(林淑女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