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出爐的本屆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院士只選出三名,是近廿六年來最少的一屆。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昨天表示,台灣現在人文社科的人才太少,應多培養人才。他不諱言,「台灣人文社科背景者很少贏家,社會需要更公平合理。」

旺宏金矽獎昨頒獎,年年出席的李遠哲表示,台灣人文社科人才少的問題,比他國嚴重,這跟出路有關。社會對投資報酬率看得重,在台灣讀人文的投資報酬率少,不論從事文化工作或人文研究等,非常辛苦,薪資也不多。

他也說,台灣政府預算只占GDP的百分之十三,但包括挪威等北歐國家卻高達百分之卅。北歐國家教育免費,有很多公共設施,人文藝術工作者可分享社會進步的成果。

李遠哲直指:「社會需要改變,要變得公平及合理。」他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談到台灣「贏者全拿」言論為例指出,「台灣人文社會背景者很少贏家。」

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則指出,台灣近年人文社科背景的博士畢業生和在大學教書的老師,量並沒有比較少,但培養傑出學者需長時間及資源。從資源的觀點來看,人文社科領域拿到的比理工少,不論來自教育部的頂大經費,或科技部等研究經費獎助等,都是如此。甚至非政府資源也遠遠比不上理工領域。

吳思華也表示,理工領域拿到資源多,研究室學生和助理可能達十到廿人。但人文社會領域常是研究者單打獨鬥。美國等國家,人文社會研究領域有平台,會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前往交流,很大的人文社科領域團隊在台灣卻很少見。

吳思華說,中研院院士不少來自海外,但近年台灣學生到美國讀人文社會領域且留下來發展的人很少,相較理工領域者,可說「萎縮厲害。」他說,人文領域有文化差異,到外國深造相當辛苦,加上大陸人才的競爭,可能因此造成人數急降。(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