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01.入不敷出長照空
02.高齡歧視勞動力
03.高齡換照有回饋
04.藍領移工退休金
05.影音平台青少年
06.光復災民補助案
07.順民語錄做自己
08.順民語錄找連結
09.順民語錄生命論
10.專心托育防兒虐
11.私幼補助矮一截
12.長期照顧多模式
13.社工實習缺配套
14.原住身分認同權
15.世代輪替新主席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月份的第四周(2025.10.27)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入不敷出長照空」、「高齡歧視勞動力」、「高齡換照有回饋」、「藍領移工退休金」、「影音平台青少年」、「光復災民補助案」、「順民語錄做自己」、「順民語錄找連結」、「順民語錄生命論」、「專心托育防兒虐」、「私幼補助矮一截」、「長期照顧多模式」、「社工實習缺配套」、「原住身分認同權」以及「世代輪替新主席」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入不敷出長照空」,今年(2025年)的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是,長照基金財源不穩定,成長率僅2.4%,支出卻是逐年增加,截至去年(2024年)使用成長率已高達23.10%,收入的成長幅度遠遠跟不上支出需求,明年的長照3.0還沒上路,恐怕就先要面臨到長照財務的破產危機,畢竟,長照基金的來源管道高達97%都是來自於稅收,這其中又以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為主,占比超過6成,其次為菸稅、遺產稅、贈與稅等,如此一來,(一)隨著中央銀行實施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導致全國不動產交易市場降溫後,連帶會影響到房地合一稅撥入長照基金數額,以及(二)〈菸害防制法〉修法後,因法令趨於嚴格,抑制菸品銷量,這也直指出來長照基金財源高度仰賴稅收,容易受到政策法令與市場變化影響,致此,長照財源有其穩定性不足的機會稅之投機嫌虞,更遑論於長照2.0開辦至今,高達62%皆是用於生活照顧、家事服務上,等同於居服員都是在照顧輕症個案,就此而言,因應人口老化,未來民眾付費能力越來越低及其稅收減少,如何將長照基金用在刀口上,這將會是長照資源管理的重大課題,況且還有尾大不掉之開辦長照保險的根本提問;「高齡歧視勞動力」,根據國發會2024至2070年的人口推估報告,若以中推估情境,今年(2025年)1,596萬人的工作年齡人口當中,就有726萬人是介於45至64歲之間所謂的中高齡人口族群,占45.5%,並且占比會隨著逐年而提高,預估十二年後的2037年到50%,屆時臺灣地區的工作人口將只剩1千3百萬人,其中有691萬人是中高齡,以此觀之,勞動力的高齡化現象已然成為一項尾大不掉的人口結構及其人力資本的發展危機,這同時也映照2020年所三讀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之依法行政辦理的低落效益,以2023年為例,臺灣50至59歲的勞參率為61%、60至64歲的勞參率只有四成以及65歲以上勞參率更只有9.9%,皆遠遠落後於先進國家,如此一來,從延後退休年齡到放寬提領退休金年限、從僵化退休機制到非優先僱用高齡勞工、從彈性退休到增訂勞資可協商、從延後退休年齡到勞動參與率、從屆退高齡員工到僱用一定比率中高齡的企業獎勵、從開放移工到僱用中高齡,以迄於從勞動主力中高齡化到貧窮高齡化等交織影響,造成臺灣社會被勞動力中高齡化海嘯吞噬而不渾然自知;「高齡換照有回饋」,公路局將從10月1日推出所謂的駕照管理三策略新的規劃方案,這其中在換照制度部分,70歲以上長者若主動繳回駕照,將可以補助乘車的優惠回饋,使用敬老卡搭乘公共運輸者回饋50%,每月金額最高新台幣1,500元,共計為期2年以及合計會有3.6萬元的回饋金,至於,適用的範圍包含公路客運、國道客運、市區公車、台鐵、捷運、輕軌、公共自行車、渡輪及計程車,計程車須有驗票設備才會納入回饋範圍,顯然,從都會到偏鄉、從交通平權到出入易行權、從自行駕駛到大眾運輸、從汽機車到電動代步車、從交易成本到優惠回饋、從經濟誘因到心理支持、從資源分配到社會參與等錯綜複雜因素,直指出來該項的駕照管理策略,實有其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將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又會衍生出來什麼樣衝擊影響的相關提問;「藍領移工退休金」,現行的藍領移工不適用《勞工退休金條例》(新制勞退),依法應適用《勞基法》(舊制勞退),但是,考量到產業移工來台年限已延伸達12年,屆時可能會滿足勞基法退休要件,對此,主管機關勞動部再解釋雇主應為受雇同一雇主逾10年的移工提繳退休準備金,並從明年(2025年)的4月1日上路,違法最重可處以新台幣30萬元罰鍰,估計全臺目前有85萬餘名藍領移工,這其中共有7,339家事業單位聘雇1萬8,156名年資達10年以上的藍領移工,依法明年4月起應開立退休準備金的話,明年起每人每月至少要提撥590元退休準備金,金額多寡的背後,亦直指作為『移工社會』的臺灣地區,對於移工人權的相關保障,又豈止於退休準備金的提撥、繳交;以及「影音平台青少年」,隨著數位科技的大幅精進,其內容的多樣性、快速性、娛樂性、互動性和沈浸性,自然吸引大量的青少年用戶,這也使得TikTok的流行已然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連帶引發出來的是包括資料安全、內容適宜性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衝擊影響,對此,主管機關數位發展部提出一系列措施,像是將透過技術手段限制中小學WiFi連線至TikTok、建立不適合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的應用程式清單、加強對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監督和指導等,只不過,相與對應的批判性反思則是如何從更深層次的社會結構環境入手,據以探討青少年對於社交媒體的需求及其背後的社會環境因素,至於,此類的管制政策可能引發對於戕害自由權利的議論,也就是說,限制兒少使用某些數位工具,是否會淪為一種過度的干預,抑或侵犯了青少年的基本權利,如此一來,未來的數位治理變革工程,應該是要更加注重社會性共識的建立,透過教育和輔導來引導青少年使用網路的相關素養,而非僅僅依賴禁止與限制的抑制手段。
其次,「光復災民補助案」,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中央賑災基金會啟動專案募款,截至10月16日共募得30萬餘筆善款,累積新台幣12億餘元的社會性善款,對此,基金會天公布所謂的生活補助方案,區分弱勢家庭,以及因災害傷亡者家屬等不同災害救助類型,各自可以領每戶每月3萬元,及每人每月2.5萬元或每戶每月3萬元補助,領取時間為期12個月,並且將一次給付,以協助度過此時當下的生活困境,只是,從即刻的複合性災變到中長期的家園重建,無論是災民與災戶的個體、防災和賑災的制度或是氣候變遷的自然大環境,直指激情過後,又是否回到消極以對的苟且心態,顯然,從之前的精準防災到之中的科技救災及其事後的統整賑災,均有其進行通盤性當責檢視之必要;「順民語錄做自己」,成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無論是在承擔責任、包容他人,還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都需要保持一種認真態度,畢竟,『厲害不是一項外顯行為,而是一種認真態度』,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當下,努力去做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事情,生活中,我們可能無法代表他人,但我們卻能夠忠實地代表自己,誠然,只有您能代表您自己,而您,也值得成為最好的自己,請記住:在這條生命之路上,用心去承擔責任,用愛去包容他人,用智慧去反思自我,用勇氣去追逐夢想,用信念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一切,都將因您的努力而變得更加美好;「順民語錄找連結」,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照顧』成為了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社會都無法迴避的生命課題,尤其是近年來所不時出現的長照悲劇事件,讓人們心痛之餘,也不得不去重新思考:照顧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責任?是負擔?還是某種更深層的生命連結?尤其是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彼此連結的力量,進而從中窺見到希望,就此而言,照顧也就並非僅僅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它展現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結,讓我們意識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且值得尊重的存在,當我們用心去理解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彼此需求時,照顧便不再是一種沈重的負擔,而是一項彼此扶持的可貴經驗和生命美學,這其中隱含因人因事因時制宜的互為主體、不可或缺團隊力量、權利與責任的雙向平衡,以及從悲歌中尋找希望反思與行動等生命躍動;「順民語錄生命論」,值此百歲世代的當代環境,每個人都在追尋著如何活出精彩的人生,畢竟,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品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享受長壽的福祉,然而,長壽不僅僅只是歲月的累積,更是智慧、經驗和心靈的豐富堆積,對此,從生命萌芽的『春天』到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夏天』、收穫與反思的『秋天』以及智慧與安詳的『冬天』等生命四季,您、我要如何在其不同的生命事件階段裡,面對挑戰、追求成長,據以最終實現樂齡老化、最適老化和發展性老化的理想境界;以及「專心托育防兒虐」,以專門用以管理托嬰中心、居家保母等零至二歲托育服務的〈兒童托育服務法〉專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條文審查,對此,出現所謂的『專心托育』條文,亦即,要求居家托育人員,收托的時間裡不得兼任其他職務、經營事業,或是讓六歲以下孩童、需特別看護的兒少由他人照顧,同時,規定居家托育人員不可於服務時間,無正當理由離開托育地點,也不得有影響兒童安全或權益的行為,顯然,該項專法或專門條文,旨在於突顯學齡前嬰幼兒受托品質至上的兒權理念,只不過,更要正視私密、城堡、單人服務、非經濟範疇及其報酬非對稱等居家式托育服務所特有的托育環境、問題需求、協力資源及其托育照顧計畫,如此一來,癥結之處乃是如何針對保健和激勵等雙因子,以推動通盤的結構性解套,更遑論於早已有依法懲處的相關法令規定,但是,諸如地下、未受訓和無照的居托人員,照樣流竄於不同區位的托育服務市場,就此而言,理當嚴肅看待包括口碑取向、價格取向、彈性取向、便利取向、證照取向等等托育服務選項的不同考量,況且還有敬業、專業所需要被奠基的制度性保障。
最後,「私幼補助矮一截」,根據教育部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超過七成的幼兒家長享有包括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以及準公共幼兒園的平價托育費用,然而,仍有約三成的幼兒就讀私立幼兒園,這些孩子的父母無法享有同等補助,致使出現私幼補助矮一截的落差情事,特別是每位公共化幼兒園孩子,政府補助每月約新台幣一萬元左右,相形之下,私立幼兒園家長的育兒津貼與就學補助第一胎僅補助五千元,也就是說,就讀私幼的每月補助至少會有五千元以上的差額,就此而言,從經營模式、補助標準、監督管理、家長權益、幼教品質抑或政府的財政負擔等變異因素,皆有通盤檢視之必要;「長期照顧多模式」,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及其人口老化的加劇,長期照顧服務對於臺灣社會總體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顯,這使得關乎到不同長期照顧模式的特點及其概念屬性,以及從傳統到現代臺灣長照運作模式的社會動力變遷考察,均有加以申述之必要,這其中包括有「層級補償模式」(Hierarchical Compensatory Model)、「職務取向模式」(Task-Specific Model)、「雙重專精模式」(Dual Specialization Model)、「正式服務專精模式」(Formal Service Specialization Model)、「親屬獨立模式」(Kin Independence Model)、「替代模式」(Substitution Model)、「補充模式」(Supplemental Model)、「橋樑模式」(Bridge model)、「壓力—緩衝模式」(Stress-Buffering Model)」以及「平行照顧模式」(Provision of Parallel care Moel)等等不同概念內涵、屬性特徵的社會支持模式,換言之,背後所糾結的乃是涵蓋有長者個人偏好、親疏等第關係、性質功能、生活場域、照顧素養、社會網絡、家庭動力及其分工協力的長期照顧模式底蘊,如此一來,要如何與時俱進以找出適性和配搭的長照家庭運作模式,便有從政策、立法到服務體系的整體性擘劃之必要;「社工實習缺配套」,社會工作實習乃是社工專業教育裡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人群服務現場的實地觀察,學生得以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據以深入了解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並培養人群服務的專業素養,然而,現行的社工實習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仍然要面臨到諸多挑戰,像是有從師生個體層面的教育落差,到制度層面的結構性侷限,以及大環境層面的資源與政策困境等,特別是扣緊「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關照架構,以進行應有的典範性解構和新構,這其中的挑戰課題包括有專業教育與服務素養的落差、師生互動與教學反思、實習機構的主責事項與定位模糊、實習範疇的侷限性、社會安全網與支持機制不足、多元服務對象的需求差異、社會服務體系的限制等,就此而言,透過諸如加強教育與實務連結、提供跨領域學習機會、強化批判性反思能力、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以及推動產官學研合作,藉此打造一個更兼具包容性、創新性和效能性的社工實習制度,使其未來的社工人才,能具備有更多應對日益複雜問題的專業能力;「原住身分認同權」,立法院會三讀完成〈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的立法程序,回應平埔原住民族群20餘年來正名身分的認同權訴求,目前已有西拉雅等9個平埔原住民族群提出申請,將依法組成審議會,只不過,各項的配套措施並沒有完全保障於預算的編列上,也就是說,行政院仍然沒有依照原民的人口比例來編列相關經費,況且還有依其〈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以確保語言傳承、文化保存和傳統智慧等法律保障的積極性策進作為;以及「世代輪替新主席」,國民黨主席選舉投開票結果,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顯然,多數的國民黨員求新求變的認知心態,這亦表述百年老黨如中國國民黨業已走到歷史性轉折的空前巨變,如此一來,從一人到全黨、從個別政黨到所有政黨,及其全社會皆有嚴肅看待政黨政治、代議政治、民主政治和公民政治如何得以回歸於安居樂業、國泰民安以及風調雨順的基本提問。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