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期內所出現幾起父或母弒子後再行自殺的人倫悲劇,背後實則是有其復歸於適應貧窮、體感貧窮及其全人貧窮意涵的思考論述。

話說:因為極端氣候之故,導致原本就是酷暑的夏季,今年(2024年)卻是顯得更加格外的悶熱甚或是多了幾許煩躁,於此同時,全台各地卻也傳來為人父或母及其子女先後共赴黃泉的另類長照悲歌,像是:五月中旬新北市一位媽媽在旅館用枕頭悶死姊弟;七月初陸籍女子負氣誘騙兩女兒於碧潭下水溺斃,相距不久的時間,新北市三重區也發生男子殺死妻子再帶稚子尋短的一家三口全喪命悲劇,於此同時,台中市更是傳出母親抱著二歲女兒墜樓雙亡等不幸事件。至於,這幾起案件的可能導因,除卻夫妻感情不睦、失業經濟困境,抑或產後心理健康、子女育兒教養等等內、外在歸因,糾結於背後人口變項的共同特徵,則是大多集中在40多歲年紀的中壯年世代,如此一來,藉由從初為夫妻到身為父母的生理年齡,以向前或遞延至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及其安居樂業的社會化目標,那麼,緊扣此一晚婚晚生、中年危機以及諸多生活壓力的『中壯年世代—家庭動力』,終究是讓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瞬間轉換成為無辜子女的悲歡離合,就此而言,對於此一兼具總匯形貌、熱壓內涵的三明治世代,已然是一項不可小覷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這也讓「適應貧窮」、「體感貧窮」以及「全人貧窮」等關懷旨趣,值得加以進一步深究。

誠然,適應貧窮意指的是包括身心狀況、生存環境、幼兒照顧、老年照護、生活壓力諸多現實處境的適應難題,如此一來,為了擺脫薄利就業的生計難民身分,就只得每天勤奮工作,導致長期以來都是處於亞健康的身心狀態;連帶地,適應貧窮伴隨於不斷加惡的體感貧窮,據以蛻變成為全方位、全面向的全人貧窮,這也讓從適婚當育到晚婚難育的重大生命事件轉折,就只能馬不停蹄於履行多重宇宙角色的稱職扮演,進而忽略對己身應有的身心健康照顧素養,甚或是出現從生理衰弱,以延伸到心理、認知、社交、經濟、文化之於整全多層的困境崩解。冀此,對於上述父母弒子後自殺的考察針砭,實有其從第二代對於己生家庭之於第三代子女的弒殺,擴及到第二代對於原生家庭之於第一代父母的弒親,而來之權控關係及其不當對待的串聯性思考,遠地不說,加速要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地區,這對於40至59歲之間的中年人來說,因為身兼看護老小的多重角色負擔,累積成為身心俱疲的『流沙中年』,就此而言,從職能治療到心理諮商、職業重建、職場轉換、中年危機、老化預備抑或是經濟安全等等準老後之生命週期的特別項目、特殊需求,實有必要進行通盤性擘劃。

總之,過往的農業社會,讓人家一目了然於傳宗接代的三明治世代人生責任,如今,亂了時序之「婚—生—教—養—衛」的人生文本,卻是讓總匯三明治或熱壓三明治世代的形貌內涵,增添許多難以捉摸的變異因素,就此而言,上述諸多的弒子後自殺,當只是當前家庭結構變遷之怯弱、羸弱諸多本質的某種印照、投射,悲劇只會層出不窮的再行複製與貼上,但是,只聞樓梯響的社安網3.0,卻依舊見不到應有的人形身影及其策進作為。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