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命名:暖心昇降設施
文字說明:
以往我總以為無障礙設施在大台北地區應該算普及,很多地方都可見斜坡走道,以方便輪椅者使用,直到在課堂上聽到有身障專用停車位,但有需要使用的人卻是經常用不到,乃淪為身障家屬的方便使用,甚至於一般人的僥倖者佔據。至此有機會到停車場時,便開始留意身障停車位是否為身障人士在使用。
我工作的單位有許多停車位,年假前夕我看到一輛車駛進身障停車位,特地站在附近瞧瞧下車的是否身障人士,心想若非法使用此車位,我就要上前去提醒。還好下車的一位是研究生,他旁邊的教授符合使用資格。
公共建築物無障礙環境的友善建置包含無障礙通路、樓梯、昇降設備、廁所盥洗室、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停車空間、無障礙標誌、無障礙客房等九大面向,無障礙設施除了攸關身障者權益,其實也和高齡友善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為了讓從身障者、亞健康到不同失能程度者,有充分的社會參與和健康促進,這其中包括有從『易醫』、『易樂』到『易行』,事實上,國家的公共建設都有根據相關法規,然而,法規中有『得』與『應』的差異,即便是『應』之強制規定的有所為,但是,符合了消極作為,卻不一定是適用,相形之下的民間企業,為了經營獲利,卻非常積極地讓所有婦、幼、老、殘皆能無障礙地進入店家消費。
記得我第一次到圖片中之店家用餐,進入大門需走上五、六個階梯,母親的助行輔具我們只好用提的,有人扶著母親慢慢上階梯,當下接待員立刻上前詢問是否使用昇降裝置,以長者可以輕鬆且安全進入餐廳,我們覺得輔具很輕,而且沒有幾個階梯,就沒有使用升降裝置。
進入大門就看到電梯,真是太好了,有了這等好印象,春節期間我去買外帶,雖然人潮眾多,排隊時都聽到接待人員主動詢問是否有輪椅使用者,真是讓我感動,排隊人潮有三個店面那麼長,還這麼認真執行他們的無障礙規劃,難怪會很多人帶著年長者來用餐,上網一查後得知這棟樓是新建構完成的,特別規劃無障礙設施。
雖然,這些設施的使用坪數,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很高昂貴的墊付成本,然而,卻是溫暖許多難行者的心,即使是大排長龍,消費者還是願意等待。
這也算是一種另類『共好』的社會相融方式。
(李婉如看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