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Evaluation)

評估一詞隱含可行性、作為性和改變效果的諸多內涵,相應而來的擴充性概念包括有:(一)「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即時追蹤或檢視方案執行的過程與相關產出,以確保依照先前方案所設定的計畫目標與期望效益,並循著在具監測功能系統的架構中持續進行下去與完成,至於,過程評估使用的量化或質化方式,包括有服務人數或人次統計、使用率、問題或資源分析、會議或團體的記錄、個案晤談記錄、成本分析、工作日誌等;(二)「結果評估」(outcome evaluation),結果評估指的是在方案執行完畢之後,但也可能是執行期程之中某個階段完成的時間點,透過量化或質化的方法,來評價方案是否已達到原先設定的計畫目標與期望效果,至於,結果評估的測量方法有實驗設計與準實驗設計兩種類型,包括人員訪談、自我報告、滿意度、前後測比較、個案研究、行動研究、隨機對照驗證等,對此,偏重於組織資源的使用率以便於著重在手段或方法,而得以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量的「效率」(efficiency)以及著重於目的結果之最高目標達成率的「效能」(effectiveness),均為方案設計與評估的相關內涵:連帶而來之方案評估的類型包括有執行方案之前或進行當中的「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以及方案告一段落或結束之後所進行的「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這其中在形成性評價部分又可歸納出:(一)投入評價(effort evaluation):總共提供多少項服務?花費多少時間進行相關的策劃的工作?實際執行時又花費了多少時間?以及服務的對象有多少人數或人次?推行服務時需要那些資源?執行時是否按照工作計畫進行等;(二)成本效率評價(cost-efficiency evaluation):其重點在於檢視提供服務的單位所需要的成本,所使用的成本則是包括時間、期程、物料以及輸出等各種不同的單位;至於,總結性評價亦包括下列幾種評估:(一)成果評價(outcome evaluation ):要了解的是該方案所產生的成果以及達到目標的程度,重視的是方案對案主所造成的改變,例如案主在行為、感覺、適應力、知識、技巧等方面的改變;(二)成本效能評價(cost-effectiveness evaluation):指涉的是除了可以為服務對象帶來何種的變遷外,關注的是達到該項成果所需要的成本,也就是說,方案的投入與每一個成果的之間的比例,但是,它不全然是以金錢來衡量,而是以達成此一方案實際目標的各種工作項目及其數字為其效能指標(如訓練人數、就業人數、技術水準)。

資料來源:陳麗芬、王順民(2014)。<社會福利服務析論--當代台灣地區的方案計畫討論>。台北:洪葉。
延伸概念:效能、效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