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變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

災變管理指的是透過科學、技術、計畫和管理,用以避免風險與回應災難的一套過程與方法,這其中牽涉災前的預備、災後的支持應變以及災後重建,至於,一個有效的災變管理,端賴是否可整合災變管理中各個階段的行動計畫:
(一)減災期(Mitigation):主要任務乃是在於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變進行偵測並加以預防,並且透過結構性政策與非結構性政策來減少災變的發生或降低災變之影響。
(二)整備期(Preparedness):主要任務在於當減災期的工作並不能阻止或減少災害時,進入整備期即須發展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以各種領導、訓練、演習、技術及財務協助等措施,加強居民、社區、各級政府、緊急應變專職人員有關救災工作的應變及復原能力,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
(三)應變期(Response):主要任務乃是當災難發生時,即進入緊急應變及救援階段,適時的掌握災情、快速的傳遞重要訊息、有效的調派救災資源、立即採取拯救生命財產之救援行動。此階段的具體任務為搜救行動、緊急庇護、疏散、道路清除、食物與避難所的供應、醫療照顧、危機諮詢與處遇等。
(四)復原重建期(Recovery):主要任務在於為讓災區恢復正常的運作狀態,至於,復原重建的任務包含短期與長期兩種,短期部分屬於安置階段,是民生支援體系的短期處遇,比如清理、臨時住所、恢復公共事業、醫院和社區的功能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的服務等,藉以解除人民日常生活的困境;長期部分則是重建階段,係為社區基本結構的改造,像是社區生活計畫、生計產業計畫、心理及家庭復原、法律扶助、重建貸款等,相關的復原方案要運作至所有系統改善或生活回復正常為止,因此,重建階段可能會持續好幾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複合性災變、風險管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