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著總統大選腳步的一天天逼進,相與關聯的福利政見,就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報導指出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女士到台中市參加與扶輪社友有約活動時表示:針對弱勢家庭的下一代,需要透過教育以翻轉貧困命運,對此,民進黨智庫率先提出所謂弱勢兒童的「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經費由國家預算和善心人士捐助,1年可望為弱勢孩子存入新台幣3萬元,直到18歲為止,合計會有新台幣54萬元以讓弱勢孩子讀書無後顧之憂,教育也從而成為脫貧的最佳捷徑。

基本上,倘若是經由智庫完善的前置作業,藉此端出「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的兒少福利政見,那麼,公開場合的理念宣揚及其後續的政見說貼,就要有它內在一貫的必要性鑲嵌,這其中包括有從兒少的對象之內以擴及到對象之間的標定對象的選擇判准為何?至於?即使是係以兒少為主體的福利政見規劃,又何以要優先採行「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遑論到『弱勢』的操作性定義為何?被列管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還是近貧戶?為期18年的每年入帳3萬元的權利義務關係為何?而這一項涉及到四任以上的總統選舉政見,要如何面對政見的延續性與效益性?至於,包括公務預算與善心捐款的經費結構、比例原則及其可能的資源排擠效應又為何?連帶而來的更是何以新台幣54萬元的儲金帳戶,便能夠一舉達到教育脫貧的政見目標,這當中所潛藏的諸多影響變數,有無回歸到最終責任而來的國家公共照顧身上?

誠然,『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小孩』,因此,教育而來的社會性投資,理應是政府用以捍衛民眾基本權利的法定責任,冀此,推動所謂「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的真義和用義為何?單純以兒少資格確認而來的福利身份,那麼,該項的策進作為,究竟有無搭配從『儲金帳戶』、『培力帳戶』到『使能帳戶』的整體『生涯帳戶』藍圖?至於,為期18年的每年入帳3萬元及其合計54萬元的「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此一款項的構思規劃、有效運作和績效管理為何?特別是要如何藉由資產累積方式的儲金帳戶,藉此達到避免貧窮複製和引領向上社會流動的多重性目的?准此,在這裡的思索切入旨在於即使「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的推動,是有它回應福利津貼的社會補償目的,但是,相與配搭的福利服務措施,比如觀念脫貧、教育脫貧、工讀脫貧、圓夢脫貧等等的階段性行動方案,方能讓「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不致於淪為某種不勞而獲的政策性福利,更不必去追問背後龐大的財政負荷!?

總之,樂於看到總統候選人針對時弊以提出可能和可行的解決對策,只不過,當各方期待不要再走福利津貼式的大開支票手段,那麼,對於「個人教育儲蓄發展帳戶」的政見構思,就有它還原回到效益評估、財政危機以及政治責信的理性辯論機制上,顯然,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這方面還是未臻成熟以勇於面對未來的世代債務變遷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