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老人家暴通報案件逐年攀升,一一三年案件數達二萬四三九六件,子女、孫子女等晚輩施暴父母、祖父母的占比為五成五。此外,啃老族子女取財不成,揮拳毆打老邁長輩的件數愈來愈多,專家提醒,步入晚年後,務必妥善處理財務,以降低家暴風險。
據統計,一○九年老人保護案件數量為一萬五六一○件,五年間成長至二萬二九三件,分析施暴型態,以精神暴力占最大宗,比率為百分之五十三,其次為肢體暴力,占百分之三十七。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卑親屬對於尊親屬態度冷淡,視而不見,身體不適卻未協助就醫、疏忽照顧等,均屬精神暴力範疇。
高醫大附醫病理部顧問醫師尹莘玲表示,許多受虐長者基於「家醜不可外揚」,自稱自己不小心摔倒,導致傷痕,大部分老人受虐傷害部位集中於「頭、臉、頸、軀幹、上肢」,如果傷勢為皮下出血、瘀傷、跌倒骨折,很可能是老人受虐或疏於照顧。
就有家暴受虐長輩被送至急診時,頸部嚴重瘀傷,明顯遭人掐頸所致,但她卻是不斷責罵醫療團隊多管閒事,不願坦承自己遭兒子施暴。尹莘玲表示,這類頸部虐傷個案不少,再通報時遭殺害機率為其他類型個案十倍以上,如果不積極處理,下次再看到時可能就成了一具冰冷屍體。
衛福部統計,一○九至一一三年全國共接獲五十四件子女、孫子女對父母、祖父母施行暴力致重傷或死亡的「重大老虐事件」,其中不少為啃老族向長輩索取金錢不成,產生暴力行為,予以虐待。
台灣老人暨長照社工專業協會統計,近二年,老人財務剝削案件成長超過十五倍。
理事張宏哲表示,許多啃老族都有「我的就是我的、你的未來也是我的」等偏差心態。提醒銀髮族應盡快完成財產信託,並多參加社區活動,建立鄰里互助,才能有效預防長者財產剝削,解決孤立無援的困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7.1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