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昨發布我國同酬日統計,去年性別平均時薪差距百分之十五點八,即女性需較男性多工作五十八天才能達到與男性相同的全年薪資,換算下來今年的同酬日為二月廿七日,較去年增加兩天。民團強調,政府若不再拿出政策面對,恐讓差距持續擴大。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去年我國女性平均時薪三二七元,為男性三八九元的百分之八十四點二,女性需較男性多工作五十八天才能達到相同的全年薪資。其中原因包含少數主要產業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性別薪資差距較大,以及不同性別從事不同職類的薪資增長狀況等差異。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直指,政府部門沒有以全國性的政策面對,是男女薪酬差距擴大的主因,歐盟國家積極透過整體性政策面對男女薪資差距問題,讓其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公布的性別薪酬差距排行中有所提升,反觀台灣在五、六年前還在全球排名中段班,如今卻愈來愈向後段靠攏,各部會若不再正視該問題,未來差距只會更大。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洪惠芬也說,除了歧視造成的同工不同酬外,職業的性別隔離其實是更為棘手的問題,台灣女性多數女性承擔家庭、孩童照顧者的工作,但在高薪職場仍為高工時、高強度為主流的情況下,女性只能被迫選擇低薪且強度沒那麼高的工作。
洪惠芬也提到,政府若獨厚特定產業的發展,相對就會忽視其他產業的勞動條件,例如科學園區工作的工程師多為男性,女性比例較高的護理、照護工作,其薪資待遇就難與工程師並肩。(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2.2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