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長照悲歌的不幸事件,其所牽動的乃是從過往的長照移民女性化到長照高齡女性化,進一步擴及長照男性化等議題現象,特別是背後所實有長照性別體制、長照性別角色扮演以及推動照顧者解放運動等捍衛長照權的意旨思考。

話說:近期的新北出現一起照顧者因為長期照顧的身心負荷,而將被照顧的妻子,從陽台推下墜樓身亡的人倫悲劇,至於,相關的歸因事由包括有疑似因為不捨妻子苦於腦部病變惡化,以及政府雖有提供的長照資源和子女們也會從旁協助,但是,老公卻是一肩挑起重責大任的主照者角色,致使身心俱疲而鑄下大錯,不同於過往係以女性為主的加害人和強調共赴黃泉的兩造性命對賭,以及欠缺外在支持量能或能量的家庭羸弱性,該起以男性高齡者作為加害者的長照悲歌,是有放大、檢視之必要,這是因為,資料顯示,若是需要照顧年滿65歲的老障家人,男性的離職風險有大於女性的1.6倍之多,近30年的男性照顧者所占比也從1成增至4成,多少突顯出來對於長照性別化的現象議題,實有其從女性到男性、從國內女性到移民女性、從高齡女性到跨世代女性,以及從中高齡到高齡者之於跨性別化、去性別化之男女兩性兼具的變遷趨向。

冀此,上述長照悲歌的對應性思索,理當是要就糾結於『法—社會』與『社會—法』的一線之隔,以進一步深究背後所潛藏的縫隙、貓膩之處,像是將重病妻子推向死亡之境,此一從醞釀發微到情緒暴衝、從照顧負荷到創傷知情、從照顧自責到照顧殺人的加惡歷程,究竟有無導入關注長照工作而來的應有社會性投資,特別是回應於少子女、不婚生的當代家庭組成結構,也讓過往以女性為先、為主和為要的長照角色扮演,出現去性別化、無性別化的有人照顧、有專人照顧,但並非是有專業的一組人來協力照顧的長照性別角色困頓化。冀此,在這裡的考察針砭,實有必要針對長照事務及其長照性別體制的性別角色扮演,以進行「性別分類」、「照顧分級」和「怯弱分階段」的分流處遇,以讓各自所衍生的長照需求,像是照顧者己身的健康維護、心理素質、靈性關懷、經濟安全、社會參與抑或是文化性設限的自我阻礙,據以推動去性別化、跨年齡層和超脫主流家庭型態的「照顧者解放運動」。

最後,從常態性裁判的女性照顧者到難以推卸的男性照顧者、從身心負荷的長照悲歌到壓垮理智的照顧殺人、從進案列管到有效協力所潛伏之個人動力、家庭動力及其系統動力的不足、失靈之處,這也讓殺妻後的身心愧疚及其社會大眾的長照知情,成為接踵而至的處遇目標,連帶而來的是,扣緊包括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喘息照顧者、資深照顧者、機構照顧者、畢業照顧者之老化演進的照顧歷程,及其諸如老老照顧者、一人照顧者、女性照顧者、男性照顧者、移民照顧者、外人照顧者、自身照顧者、移工照顧者之照顧者的身分類屬,直指出來關於長照議題的運作困境,已然是極為複雜、深邃、多樣、變異,顯然,關於照顧悲歌之於長照去性別化角色扮演的結構性解套,實比想像之中來得棘手和難以處理。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