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社工師學分班講師)

因緣際會受邀出席「孕育未來研討會-友善育兒職場與家庭教育」研討會,這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值得深究之處。

聯合國大會因應全球社會變遷對家庭帶來的衝擊,呼籲世界各國關注家庭的重要性,遂於1993年宣布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並在1994年公佈,其意旨乃是在於提高國際社會對家庭重要性的認識,據以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相迎於此紀念日的即將來臨,民間團體偕同臺北市府勞動局、教育局以及其他民間組織等單位,假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舉辦「孕育未來研討會——友善育兒職場與家庭教育」研討會,期待透過產官學三方交流對話,凝聚公私部門共識,藉此提升臺北市友善育兒環境之實踐與發展,以及激發臺北市規劃與推展家庭教育政策之創新思維,從而逐步以具體政策行動來支持家長平衡家庭生活與工作。

誠然,身為臺北市民大家長的蔣市長,認同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audia Goldin對職場上男女薪資差距關鍵在於女性往往承擔更多家庭照顧責任,特別是第一個孩子出世之後,而需要選擇彈性工作,對此,理應是要提供更多托育設施,夫妻間也須共同分擔家務,才能實現薪酬平等之研究結果。只不過,若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是需要政府與民間企業一起努力。對此,會中也邀請多家企業領袖分享如何建構友善職場的育兒環境,這其中包括落實相關法令規章規定的彈性工作安排、友善育兒津貼、有無設置托兒設施及提供育兒協助或支持,以及在遠距上班的制度下與家人輪流照顧等符合家長需求的支援措施,特別是透過企業友善家庭的典範,將員工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以讓家庭成為企業人才的重要支持。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臺灣總人口於2024年3月的統計數字為23,416375人,這其中包括有0-14歲人口有2,789,217人(11.91%),14-64歲人口有16,313,743人(69.66%),65歲以上人口有4,316,873人 (18.43%)。依據上述人口年齡三階段的數據指出,扶養比高達43.56%(扶幼比17.10%及扶老比26.46%),老化指數154.77%,戶人口量2.5344人/戶以及性別比97.33%等人口變遷指標,如此一來,顯現出來的是:高齡少子女化的人口發展趨勢已經是一項眾所皆知的國安問題,至於,逐年下降的工作人口數,更會是影響到個人經濟安全、家庭穩健運作以及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再則,從臺灣人口金字塔亦顯示97.33%女多於男的性別比例圖像,是從35-39歲年齡層開始到百歲人瑞,就此而言,在鼓勵婚生促進生育率的同時,提供友善育兒職場環境與家庭生活衡平的措施自然是有其正當、迫切性。

誠然,從臺北看天下的同時,反觀臺灣社會產業結構多是中小企業經營模式,就算是法定福利的權益保障,諸如依據〈性別平等工作法〉及〈就業保險法〉所規定之育嬰留職停薪假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申請,在2023年總計給付件數有511,780件,其中男性有126,548件,女性有385,232件,依舊是呈現出來嚴重的性別差異性,更遑論於規模小的公司,在人力資源配置上難以支援,導致員工無法享有該項權益保障的大有人在,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最後,此次研討會中美中不足的是,缺乏社政相關單位的參與,但是,還是樂於見到私部門認同於「最後一哩路」的變革作為是在企業本身,以此觀之,要改善臺灣的職場文化,眾多企業是要走在政府的前面,讓人看到企業留才、吸引人才的關鍵,藉此帶動政府以及更多企業投入友善職場與陪伴家庭的社會共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