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日以來,出現幾則與人口議題相關的時事新聞,背後卻有其值得深究玩味之處。

首先,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台灣地區的出生人口數,已經是連續九年出現下滑趨勢,回想2015年還有21.3萬名新生兒,但是,到了去年(2022年)只剩下13.8萬名,至於,今年(2023年)的上半年更是只有6.6萬多人,預估2023年全年度的出生數恐怕不到13萬人;其次,台灣出生人口數少於死亡人口數之所謂『生不如死』的演變困境,也加速惡化,而兩者之間的差距數量,於今年之際,恐將一舉突破高達有八萬名之多,連帶而來的是,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掉得也比預期之中來得快速,這也讓原先預估2028年才會結束的人口紅利時期,恐將被迫提早到來;最後,隨其寵物已然成為某種類家人的客觀事實,這使得寵物過世而來的後事處理抑或心理創傷知情,是否有其用以推動寵物喪假的可能和可行性,畢竟,去年底犬貓合計登記數高達222萬隻,這其中包括有狗140萬隻、貓82萬隻,以此觀之,將寵物視同家人般看待,致使寵物過世的心理假,已經蛻變成為一項可以探究的公共議題。

誠然,約莫同一時間所出現的這三則新聞報導,固然有其從人類到動物、從當下的燃眉之急到可見將來的文明建置措施,以及從公共場域到家庭私領域的變遷思維和策進作為,但是,如何嚴肅看待包括人口組成、家庭結構及其社會型態而來的系統動力變革,自然是不可小覷對於上述三則議題現象的結構性意涵思索,這是因為:對於『生不如死』的命題意旨思考,這裡所關涉到的會是包括從必要條件的獎勵誘因到充分要件的認知基模、從晚婚遲育到適婚當育、從國泰民安到安居樂業、從打拼動力到打混躺平、從一技之長到學歷無用等等環扣複雜因素,就此而言,少子女化所衍生出來的長期照顧議題,更是讓朝其社會難民發展的人身困境,成為一項棘手善後的國安危機,只不過,事態嚴重但卻視而不見且束手無措的『生不如死』,就不單單只是坐以待斃以等待所帶來的社會性戕害。

至於,關乎到『人口紅利』的命題旨趣思考,對此,國發會提出警告,台灣須在2030年前引進約40萬的外來就業人口,才能解除國內勞動力的嚴重不足,但是,除了有待建置的相關典章制度外,國內勞動之量能與質感的雙重性怯弱危機,卻也讓勞動力的短缺問題,只會更形加惡,顯然,需要的乃是通盤檢視當前有待補強的獎勵生育政策,遠地不說,扣緊從早婚、晚婚、遲婚、不婚、離婚到再婚;從早生、晚生、多生、少生、不生到難生;以及從受孕、懷孕、難孕、不孕到代孕,直指出來的是當前林林總總的催生對策,是要有進行解構、重構與新構的破壞性創新作為,畢竟,印照於第一胎32.4歲的生產年齡,那麼,從平均結婚年齡到適合結婚年齡、從年輕產女到高齡產婦,以迄於聚焦於母體為首的健孕和健產,點明出來的是其所增生的新生兒,不僅止於人口數的表相量化,而是有其先天體質和後天素質的併同思考;最後,『寵物喪假』的關懷意旨,這何嘗不是凸顯從人類到動植物的情感依附、從彈性請假到硬性規定的福利或權益差假思維、從事假扣薪到部分給薪的比例原則,以及從過世到生病的另類家庭照顧假或喪假之延伸性思考,也讓關於寵物照顧一事,已然是變遷社會底下一項另類的職工勞動事務議題。

總之,諸如『生不如死』、『人口紅利』、『寵物喪假』等命題思考,不再只是某種總有一天等到您,但卻是以拖待變之「黑天鵝心態」,而是事態嚴重且困獸之鬥的「灰犀牛效應」,就此而言,期待逐鹿中原的總統大位者,當有必要提出可行、有效的藍圖擘劃和因應對策。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