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視寵物為家人,毛小孩離世,許多飼主痛不欲生,陷入憂鬱情緒,處理毛小孩後事也是心力交瘁,但目前各國包括台灣均未針對「寵物過世假」設有法規。醫師表示,企業主於准許員工寵物過世假應更有彈性,期盼政府多關注「寵物友善」議題,讓飼主可以送毛小孩最後一程,紓解心理悲傷,不留下遺憾。

國人飼養寵物狗貓數量創新高,行政院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去年底犬貓合計登記數達二二二萬隻,包括狗一四○萬隻、貓八十二萬隻。快樂心靈診所院長陳豐偉說,在美國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有養寵物貓、狗,其中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飼主把寵物當家人看待。寵物過世時,三分之一飼主會難過半年,二成飼主會經歷如同家人過世的痛苦。在歐美國家,寵物過世假已是熱門議題。

陳豐偉指出,目前還沒有國家把寵物過世假寫入法規,主因是醫療業、服務業恐受不了這樣的衝擊。即使法規沒有,但是企業主管要能理解,寵物貓狗取代了伴侶或小孩心靈陪伴、互相依附的角色。當員工為寵物過世哀傷時,主管應盡可能以事、病假通融,或是協助調班,讓員工走過悲痛期。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美國加州舊金山金普頓酒店和餐廳提供員工三天寵物過世假。酒店創辦人金普頓一九八一年起就一直帶著自己飼養的邊境牧羊犬工作,也鼓勵員工和客戶帶寵物來酒店,還提供員工寵物保險和過世假。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依「性別工作平等法」有「生理假」,近期部分大學也設立「心理假」,企業、雇主應尊重員工請假的權益,請假應該給予更多的彈性。

台灣昔日習俗「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最近幾年,寵物生命禮儀蓬勃發展,業者提供到府善終、紙紮玩具、個別火化、櫻花樹葬等服務。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蔡志鴻說,毛小孩離世後,飼主除身心交瘁外,還須透過某些儀式逐漸釋懷,寵物過世假有其必要性,當然不可能要求有薪的喪假,但企業主應該給予無薪的事假,讓員工處理毛小孩的後事,不是認為員工無理取鬧。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說,目前為止,關於「寵物喪假」這個議題,各國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定,社會上各界也沒有共識,建議若是有請假的需求,可以運用事假或特別休假處理。(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