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五月份的第五周(2022.05.30)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促進正義美麗島」、「腦炎前驅八症狀」、「社宅申請不設限」、「專案教師慰助金」、「黃金交叉區域化」、「孕前產檢與分娩」、「申請理賠PCR」、「防疫保單全賠光」、「私立科大捐國立」、「恤民苛政快篩劑」、「新冠疫情多指標」、「臺灣女婿十缺點」、「有政府會害死人」、「食物銀行APP」以及「城市治理擘願景」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促進正義美麗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網站公布最新一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名單,包含撤銷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林義雄及美麗島事件受難者范政祐等三人的刑事有罪判決,至此,美麗島事件案之被告已全部平反,只不過,從促進轉型到真正公義,又豈止是一線之隔的遙遠距離;「腦炎前驅八症狀」,染疫幼童如併發腦炎,致死率相當高,對此,指揮中心公布包括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和步態不穩等八個腦炎前驅症狀,建議只要出現兩個相關症狀就應該就醫診療;「社宅申請不設限」,臺中市社會住宅要求家戶年所得不超過124萬元以及每人每月平均收入超過5萬4152元的申請條件規定,市府計畫放寬申請資格,除了刪掉家戶年收入限制外,也要針對新婚、有孩子、長輩同住及在地勞工均有加分,順利的話,即可適用下半年起開放申請的社宅約5,000戶,只是,僧多粥少及其房價飆漲的結構性因子,依舊是破口所在;「專案教師慰助金」,教育部公告<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相關的變革措施包括將大專校院編制外專任人員本薪、授課時數、升等、假差比照學校編制內的專任教師規定,聘期則由學校制定,但每次最長不可超過2年,專案教師若是未再聘,學校則需依照年資給予慰助金,每滿一年發給2分之1個月平均薪酬,最高發給六個月,將於今年(2022年)的8月1日起生效實施;以及「黃金交叉區域化」,本土新增確診人數,雖然是有些起落,但是,數萬例之譜的發展趨勢,也出現高雄、臺中的確診人數首次超過臺北的黃金交叉樣態,此一另類的鐘擺效應,顯現出來的乃是染疫確診全臺區域化的疫災危機。

其次,「孕前產檢與分娩」,苗栗全縣人口銳減,幾乎是少掉一個泰安鄉的人口數,對此,縣議員提出包括助孕專車補助、婦女自然產無痛分娩及剖婦產術後止痛補助、孕前檢查全額補助以及提高新生兒生育津貼等福利津貼措施,期盼能夠一舉提升苗栗縣的生育率;「申請理賠PCR」,大型PCR給藥得來速確診和申請理賠補助,業已成為當前一項火熱的全民運動,只不過,對賭的卻是如何保有性命的身心健康,而非是以小搏大的保單給付小確幸;「防疫保單全賠光」,金管會統計,截至5月23日為止,保險業承保防疫保單件數達269萬件,保費收入新台幣21.19億元,理賠件數為7.3萬件,理賠金額高達25.82億元,理賠金額已經是超過保費收入,只是,不到半年再加上餘波盪漾的疫災,商業保險的另類風險規避停損,實有議論之處;「私立科大捐國立」,陸續傳出幾所私立科技大學以接收或捐贈方式併入於國立大學,從而達到教育興學的永續目的,只不過,根本癥結所在還是在於高教市場的盲目擴張及其如何結構性解套的相關提問;以及「恤民苛政快篩劑」,為了保全醫療體系量能,醫院須集中量能集中診治中、重症病患,對此,快篩試劑部分,政府除了持續提供給地方政府及學校運用外,也將免費發放給低收入、中低收入戶每人5劑快篩試劑,長照機構住民每人3劑快篩試劑,預計有80萬人可受惠,只是,從恤民到苛政抑或從洪峰到高峰的一線之隔,頗值得跛腳公民社會加以深思。

最後,「新冠疫情多指標」,國內新冠疫情持續惡化,這也使得各項的觀察指標,有其必要進行公衛流病的結構性探究,包括確診總數、中重症狀、死亡人數、致死率、老人與兒童死亡案例以及機構住民死亡數等;「臺灣女婿十缺點」,來臺發展長達15年的土耳其吳鳳先生列出有待加強的臺灣10大缺點,包含缺國際資訊跟世界觀、房價居高不下、薪水不高、觀光區域的規劃要加強、空氣品質不良、房子美感要加強、年輕人要更有自信、國際知名度要加強、需要國際娛樂跟藝術作品、要培養更多人才;「有政府會害死人」,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到台北地檢署告發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因防疫失職致使人民傷亡慘重,涉犯殺人、廢馳職務、貪汙等罪,此一政治動作背後的防疫迷亂真相與公民社會反思,才是該起議題的癥結所在;「食物銀行APP」,彰化縣樂林食物銀行和工研院合作,開發進銷存貨功能結合Line APP的線上物資發送需求系統,捐贈者能看見捐贈物資的流向,管理者可看到捐贈食(實)物的存放地點、有效日期、流向,志工到案家即時上傳發送的物資、弱勢者急需的物資,藉此提升對於弱勢族群的的照顧效率;以及「城市治理擘願景」,針對年底的首都選舉,林佳龍提出12大政策的願景計畫,包括有國土規劃、交通路網、空間正義、數位治理、韌性防災、流域文化、疫後經濟、人才創新、亮點觀光、生養照護、文化復興、世界共好,只是,紙上幕僚作業的願景,如何避免執政窒礙難行的怨景,在在考驗脆弱的公民政治如何被生養長成。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