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五月份的第一周(2022.05.02)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創新名詞類政府」、「千錯萬錯病毒錯」、「天災救助加碼給」、「新冠降級傳染病」、「酒駕累犯個資法」、「成立口腔健康司」、「免費快篩類美國」、「高齡就業低階化」、「藝術教育幼教化」、「年輕世代移工化」、「外送員與勞基法」、「疫情帶薪照顧假」、「疫情應變有四不」、「跟騷防制保護令」以及「公托不足委外化」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創新名詞類政府」,從口罩之亂到快篩劑之慌,看的是諸如『類普篩』、『類清零』、『類火車』、『類公托』之類的創新名詞,此一『類政府』的治理能力,自當是公民社會要嚴肅面對的公民政治課題;「千錯萬錯病毒錯」,面對居隔政策改成三加四,導致基層爆量的工作負擔及怨聲載道,疫情指揮官卻是回以『要怪,就怪病毒吧』的一句話,若果,歸因事由於COVID-19的病毒株,那麼,從指揮中心的存廢,自當有其公開論詰之必要;「天災救助加碼給」,受到極端氣候的衝擊影響,有必要將天氣參數值納入勘災的救助機制,對此,農委會調整一九二項農產品的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漲幅超過兩成,約增加1.2億至1.5億元的災害救助金,只不過,屢屢攀高的天災,這也使得該項的農業行政措施,多少還是有難以杜絕外界選舉考量的政治聯想;「新冠降級傳染病」,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及其超載的醫護量能,公衛學者建議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至像是流感重症的第4類法定傳染病,藉此避免確診者必須於24小時內通報,隨後再匡列接觸者和發出居隔通知單等繁雜作業程序,致使防疫體系面臨崩潰,只不過,無論是中央的3+4天或地方的0+7天等等不同的居隔防疫政策,回到不應到處竄走之於健康自主管理的公民德行,這會是這一波偏向於輕症狀疫病處治的關鍵所在;以及「酒駕累犯個資法」,今年(2022年)3月底酒駕新法公布累犯個資正式上路前,臺南市曾搶先公布馬賽克版的個資照片,被外界批評做半套,對此,交通局網站已設置「臺南市酒(毒)駕及拒測累犯公布專區」,並將由交通事件裁決中心定期上傳公布。

其次,「成立口腔健康司」,總統出席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歡慶成立40周年之際,表示在5月4日牙醫師節當天,衛福部將分別設立口腔健康司及心理健康司,藉此讓口腔與心理醫政有各自的專責單位,只是,科層政府組織擴大的同時,相與對應的治理能力,依舊是問題所在;「免費快篩類美國」,快篩劑之亂,致使出現『德國不分大人小孩幾乎每天快篩才出門』與『這是不曾有過的事』的口角風波,只不過,若果要凸顯的是超前部署的應變能力,那麼,無法採行免費且直接取得之類美國做法,也讓自主應變沒武器的抗疫戰術,反而成為反諷之處;「高齡就業低階化」,五一勞動節之際,高齡長者的就業困境,更亦顯得突兀,一方面,固然是有相迎高齡社會之於老力人資的『推力』,但是,固著社會認知基模的『拉力』,也讓年齡歧視的心理捷徑,致使長者除了被迫退休外,二度就業的高齡勞動族群,往往只能屈就於保全、清潔員等薪資較少的低階工作,喪失高齡族群的能力資本、社會經驗、通情達理,殊為可惜;「藝術教育幼教化」,隨其國際藝術型態的改變、新課綱修訂、藝術才能專長領域課程的出現,<藝術教育法>有大幅度修正的必要,至於,修法的方向包括擴大藝術教育範疇、主管機構必須編列專款推動藝術教育、藝才班若成效不彰可裁撤,並首次將幼教納入藝術教育法的範圍,只是,諸如假藝才以拚升學的迷亂行徑依舊,藝術教育還是未能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幼兒園課程六大課綱裡的美感教育,如何鑲嵌於藝教法範疇,這部分除了應強化各級教師的藝術能力外,家長或社會大眾的美學涵養及其所關涉到言教、身教或境教,更是癥結所在;「年輕世代移工化」,臺灣的工作年齡人口所占比,並不比東南亞國家低,但是,除了相應於3D產業(髒亂、危險、困難),致使移工的輸送,成為必要之惡外,當移工轉變成移民,那麼,從移工到移民、從低階到中階甚或高階,點明出來新世代若是未能有效翻轉勞力性質的工作認知基模,臺灣新生世代的移工化,勢必是中長期的一項預期性後果。

最後,「外送員與勞基法」,外送員被期待作為輕症確診者送餐、送藥的『外送國家隊』,但是,他們卻是不適用<勞動基準法>,倘若遭遇意外也沒有保險及職災保障,是否有制定外送專法之必要,有待通盤考量,畢竟,從跑單幫的自營工作者到外送平台的員工,相關的權利義務,採取的是承攬人的勞動契約,這也讓包含勞健保、退休金提撥、任何員工責任保險、醫療保險、人壽保險等勞工權益,需要進一步的廓清;「疫情帶薪照顧假」,國內疫情持續蔓延,外島金門也跟著發燒,對此,金門縣府宣布自5/3至5/13,全縣國小以下含公、私立幼兒園、托嬰中心和安親班停課10天,一律改採線上教學,若家長是縣府所屬機關員工,確有陪同照顧子女需求,在這段時間可改採居家辦公方式,由單位首長統一負責調配,若是私人公司行號,則是鼓勵雇主給予員工帶薪照顧假,只要雇主出具相關證明,即補助每人每日800元的照顧津貼;「疫情應變有四不」,風吹草動確診染病的疫情發燒,有出現包括反正遲早會感染的『不必篩』、認定都只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不去篩』、快篩陽性後要被列管的『不想篩』、陽性之後班表調動的『不敢篩』的共生共存戰略目標,只是,相與對應的快篩劑供給、熱區集中管控、健康自主管理等戰術措施的不足、闕如,也讓疫情的亂象持續演進中;「跟騷防制保護令」,<跟蹤騷擾防制法>將於6月1日正式上路,依規定,跟蹤騷擾之人經警察機關核發書面告誡2年內,再對被害人有跟蹤騷擾行為時,被害人、警察或檢察官得向法院聲請跟蹤騷擾保護令,法院若認為確有跟蹤騷擾行為且有必要時,得核發包括禁止跟騷者為跟蹤騷擾行為、遠離特定場所一定距離、禁止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命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或其他防止再犯的必要措施等在內的跟蹤騷擾保護令;以及「公托不足委外化」,母親節將至,針對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再度宣示『0到6歲國家一起養』、『增加平價托育名額』,但是,仔細檢視,0到2歲公共托育資源不足且不均,去年新生兒近15.4萬,全國可收托人數卻不到1萬,送托率僅1成7,導致多數媽媽無法出門工作,低薪單親媽媽、受暴婦女處境又更為艱難,對此,依循<政府採購法>的公私協力托嬰中心以及社區公共家園,此一魚目混珠的類公托,值得深究玩味。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