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五月份的第五周(2021.05.31)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延後兩周放暑假」、「東奧少了臺灣隊」、「地方政府買疫苗」、「萬華病毒獵巫化」、「健保卡註記萬華」、「疫情政治兩岸情」、「新冠狀清冠一號」、「四大公投照舉辦」、「公職社工要口試」、「時代雜誌小茶室」、「文攻武嚇細菌戰」、「主動撥款新紓困」、「佛光普照給疫苗」、「超前部署放假日」以及「人行社環新冠狀」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延後兩周放暑假」,全台三級警戒將延至6月14日,除了六月中旬過後即將到來的暑假,相與衍生的應變措施,這才是各行各業關注之所,也就是說,對於百工百業的衝擊影響,執政當局不應該只是被動等待疫情可以獲得控制;「東奧少了臺灣隊」,臺灣疫情嚴重,除了未能承辦奧運資格賽外,中職也正式遞交放棄組隊的函文,所謂養兵千日如何用在一時,事前相與關聯的備案,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地方政府買疫苗」,南投縣長建議中央是否可以授權地方自行採購疫苗,如果可行的話,『被罵也沒關係,救人要緊』,以讓南投縣的縣民不要再染疫才是最重要的,顯然,糾結於『疫苗政治』的意識形態,南投縣的舉動及其中央政府的回應,是否得以掀開此一『疫苗政治潘朵拉』,值得觀察;「萬華病毒獵巫化」,因為萬華區特種茶室的疫情破口,引發對於所謂萬華病毒的獵巫攻擊,這就如同過往對於大陸武漢肺炎般的因果對照般,欠缺應有的文明化內涵;以及「健保卡註記萬華」,針對萬華高風險族群註記於健保卡一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這和過去國外旅遊註記一樣,主要是用以提醒各醫療院所在民眾就醫時,讓醫師可以做出更好的診療判斷,也能加速應有的轉診、轉檢,這是防疫非常重要的一環,盼社會各界不要誤解,只不過,社會認知基模未能有所轉化的話,還是會出現無限上綱的情緒言論與獵巫行徑。

其次,「疫情政治兩岸情」,針對去年以來蘇內閣一連串的仇中言行,明顯激起大陸民眾對等的仇台情緒,特別是針對願意提供甚至捐贈台灣新冠疫苗一事,而引發大陸網友的反對和批評,如何讓意識形態擺兩邊及其人民的福祉放中間,所謂的『生命政治』是不應該有過多的權謀算計;「新冠狀清冠一號」,面對新冠肺炎的橫逆猖獗,中藥解方的清冠一號,成為西醫之外的另一種選項,清冠一號的原型是藏身在600多年前《攝生眾妙方》典籍裡的一帖老方子,專治古代流行病的藥方,一旦順利研發,除了是可以成為新冠肺炎病人服用的複方解藥外,亦有中西醫如何進行策略性合作的典範移轉思考;「四大公投照舉辦」,中選會公告包括重啟核四(『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反萊豬(『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公投綁大選(『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半年內,若該期間內遇有全國性選舉時,在符合公民投票法規定之情形下,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以及護藻礁(『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亦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等四項公投案,投票日期定於民國110年8月28日(星期六),投票時間則是從上午8時起至下午4時止,而此一『公投政治』究竟能傳達那些的公民政治內涵,值得細究觀察;「公職社工要口試」,考試院考量到公職專技人員類科旨在於借重專技人才的專業學識與實務背景,以提升公部門專業的服務效能,將朝減少筆試應試科目,強化實務經驗與採行多元考試方式改革,因此,公職社會工作師類科應考資格增列實務經驗的年限條件,同時也要提高口試占分的比重;以及「時代雜誌小茶室」,這一期的時代雜誌從標題到內文,要突顯的是夜郎自大般的大內宣,以至於因為小茶室的微細破口,進而引爆出來難以招架的系統性崩盤。

最後,「文攻武嚇細菌戰」,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兩岸對峙,終於在這一次的疫情爆發之際,臺灣幫局要思考的是還有多少的對戰籌碼,以面對生靈塗炭的當下處境,對此,以總統高度召開跨政黨的國是會議,是有其迫切的必要性;「主動撥款新紓困」,新冠肺炎疫情急升溫,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六月十四日。面對經濟衝擊,行政院推動紓困方案4.0以個人加快、產業加強、貸款加碼,同時要求從速、從優的處理原則,至於,該項短期性質的現金紓困,如何達到應該要有的效益評估,特別是面對遙遙無期的疫情停損設置;「佛光普照給疫苗」,因為不普篩、拒用大陸疫苗以及不建方艙醫院等政策定調,使得疫情瀕臨失控,進而出現宗教團體自己找海外疫苗以普渡蒼生的反諷現象;「超前部署放假日」,行政院業已經核定明年度總共有115天的放假日,只是,排除萬難的連續假日,就不盡然是一項利多的消息,反而是會干擾到既有計畫的目標管理,遠地不說,比照辦理放假的推廣教育中心,無論是學位文憑、學分證明、在職訓練等進修內涵,多少還是會因為守住假期不中斷的剛性規定,以至於延宕整體的規劃進度,更遑論於以學期制為主的受教型態,硬生生將每周的學習能量拆開中斷後另行補課,以便於完備所謂脆弱人性的小確幸;以及「人行社環新冠狀」,從第一階段再行延展14天的三級疫情警惕,這也點名出來走過新鮮好奇的『宅生活』,自當是要回歸到人類行為及其社會環境的相關提問,而非是消極、被動的等待解封。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