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佑杰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中國海關總署於2月26日在其網站上發佈關於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的通知,表示將從2021年3月1日起暫停台灣鳳梨輸入大陸,對此,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2020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所輸入大陸的鳳梨中,截獲到檢疫性有害生物。

事實上,該起事件發生的當下,瞬間也激起國人的愛國意識,除各界紛紛相挺呼籲國人多吃鳳梨外,日本作家門田隆將也呼籲日本人勿忘311大震災台灣的援助,希望日人要多多支持台灣的鳳梨;此外,更有人拿之與澳洲紅酒事件相比,大談政治操作的養套殺陰謀論,藍綠之間的口水戰更是不在話下,豈不熱鬧乎?

基本上,台灣鳳梨的年產量約為43萬公噸,雖有5萬公噸的外銷,但是,外銷占比只為11.6%,不過,卻有高達97%是銷往中國,者乃是因為自2005年中國讓利台灣降低關稅以來,台灣鳳梨外銷中國的數量便開始有驚人的成長,巿場已逾新台幣14億元,回想2015年5月,時值政權交替,蔡英文總統上台之際,台灣鳳梨也曾被中國指出農藥殘留超標7倍,宣布抽驗率將從5%提升到10%,當時雖未直接禁止台灣鳳梨輸入,但是,不少農民開始懷疑此乃是政治因素作祟,也意識到單押中國市場的風險太高,只是,因為隨後一切很快就恢復正常,這個警示,也如過眼雲煙般消逝。

這整起事件當然有政治角力的因素,但是,如果是從事國際貿易觀點來看,這早就是必然要考量的風險之一,先不論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世界各國之間的任何貿易行為,背後都有它的政治利益算計,民進黨雖可大呼國人去認清中共的真面目,但是,著實也不必什麼事都要大搞政治操弄,更遑論於特意加深彼此的對立,就此而言,撇開政治議題不談,我們更應該仔細省思此一問題的原因以及如何因應才是。

這次鳳梨事件只不過只是再度地突顯我們在市場上過於依賴中國,在情感上太過於一廂情願以為彼此是同文同種,便不會刀刃相向以趕盡殺絕,在態度上太過消極,以至於長久以來不思改進和苟且偷安,誠然,我們的水果品質的確是世界一流,但是,外銷市場講究的是實力,這除了產品本身外,倉儲、物流、市場行銷、各國間的貿易條件及法規等等無一不是挑戰的課題,對此,行政院農委會於2019年即發新聞稿表示,該會將成立外銷平臺專案小組,以國家團隊(Team Taiwan)概念,整合相關單位資源,成立農產品外銷平臺,提供完整農產品產銷資訊、獎勵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及媒合措施;除此之外,從生產端出發以輔導農友針對目標市場需求進行生產規劃,生產符合國際標準及規格的優質農產品,並輔以完善的冷鏈物流,提升外銷農產品到貨品質與數量,也將透過外銷平臺媒合農民團體、外銷貿易商及出口業者簽訂合作協議契約,建立長期緊密合作關係,期能透過全方位創新行銷整合方案,深耕我農產品既有市場並拓展中東國家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促進農產品產銷平衡,全面穩定農民收益。

除了上述提及的外銷產銷平台及輔導計劃,科技的應用與發展也應予以注重,畢竟,我國的農民人口呈現過於老化的現象,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農民人口平均年齡來到62歲,而且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結構性限制問題,台灣擁有半導體感測器及精密機械加工的技術,也具備高品質的農作物耕作知識,如能輔以科技的導入,才能讓我們更具國際競爭力。

總之,觀照於農委會所提的願景,再映照於今日的鳳梨事件,政府的前瞻及跨部會整合及執行力行政效能,這也頗令人唏噓! !

接下來,國人又要努力的吃那種水果呢?好一個「台灣水果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