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君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近日的國際新聞報導,蘇格蘭通過<生理期用品免費提供法案>而成為全球第一個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的國家,預估每年將支出九億多元預算,並以方便取得、顧及尊嚴方式,以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給有需要的民眾,這項政策除了是對婦女與女孩的經濟、生活給予支持外,也象徵蘇格蘭正視兩性的生理差異,這對於女性權益和性別平權,都兼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只是,樂觀蘇格蘭法案通過的同時,亦不禁反思台灣社會的女性權益現況,從月經貧窮到女性貧窮、貧窮女性化等社會現象議題,除了傳統概念所論及的兩性平權面向外,社會政策與立法是否也能亦步亦趨,藉此跟上變遷中的社會思維和真實需求?

統計顯示:女性一生用在月經用品的費用英國女性大約3千英鎊,美國女性約3千美元,台灣女性大約為九萬元台幣,其實,月經貧窮現象廣泛存在於全世界各國中,並不是一項新議題,女性從青春期到更年期都必須面對生理用品的需求,對許多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甚至是面臨到買不起和用不起的窘境,對此,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於2019年表示,全球有5億女性生活在月經貧困中,除此之外,用品還有涉及到課稅問題,又稱「衛生棉/棉條稅」(Tampon Tax)的月經稅,歐盟是將歸類為「奢侈品、非必要產品」,並對衛生用品課徵稅,德國稅率為 17%、匈牙利高達 27%、瑞典與挪威 25%、西班牙課徵 10%,如此看來「生理用品」被算是「奢侈用品」,為了凸顯不合理的稅率問題,德國曾出現把衛生棉夾在書裡販賣的著名「月經書」事件(這是因為書本的稅率較低)。面對女性不應該因為生理需要而被經濟懲罰的原則,許多國家已經著手修法降稅,法國從原本 20%下修至 5.5%,英國脫歐後將於2021年1月開始免月經税。

台灣每年徵收的女性生理用品5%營業稅,總額約為1.7億元,今年(2020年)10月台灣<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一讀通過後,衛生棉、棉條、護墊、月亮杯等生理用品免收加值型營業稅,以減輕女性生理期之額外財務負擔並落實性別平權,月經稅當有望跟隨世界趨勢,以列入免營業稅項目,此一修法精神與方向是值得肯定的,自喜之餘,還有更多面向需要檢視,畢竟,月經貧窮不僅只是女性荷包縮水的經濟議題,更有生理衛生、女性健康、教育、經濟、社會地位與貧窮化、兩性平權等相關聯拉扯的嚴肅議題。

誠然,因為衛生用品昂貴而減少使用或不使用,或用碎棉布、沙發海綿、塑膠袋等物替代而導致感染生病,造成健康風險;抑或是由於缺乏衛生棉,而必須在月事期間請假、中斷學習、被迫失學,以致於影響這些女性的受教權、工作能力、就業競爭力,經濟低落被迫提早結婚、進入低收入社會階層等循環,非洲國家女孩在月經期間必須蹲坐在地上,等待月事結束,忍受不便與羞辱並以此為苦,此種月經貧窮導致或連帶發生的女性貧窮現象在各國皆有,對於低收入家庭或個人、遊民是難以開口的麻煩事,幸運的是,台灣志工隊到肯亞教學做生理褲的「愛女孩」計畫,從援助扶貧愛心的角度出發,以喚起重視月經貧窮的存在事實與影響層面,順此議題以探其根本,連至兩性的生理差異、環境對待女性的友善程度、對月事的傳統認知基模(隱穢骯髒)、男女受教權是否機會均等乃至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性別差距。

近年來,台灣社會離婚率持高,單親家庭有更多育兒、經濟、生活照養的問題不段浮出,誠然,單親議題包括男性和女性,然而,目前的社會情境下,男性就業機會、經濟收入相較女性都較高,根據勞動部所公布的兩性薪資差距,生理女性的平均薪資為男性的85.5%,生理女性之每月薪資也較生理男性低,兩性的經濟收入差距事實存在且明顯,以此觀之,女性貧窮的議題就不僅限於月經貧窮,其他層面也是政策立法需要加以正視省思的?國內文獻提及,數十年來的實證研究發現,貧窮女性化的定義中「貧戶裡面女性戶長的組成比重有增加的情形」證實是確實存在的,單親家庭佔家庭比例持續升高,對於女性來說,貧窮乃是一項沈重且不可避免的生命議題,無論那一個年齡層的女性都要面對,社會群體對於女性的集體看法,以及女性對自己的價值定位和獨立/依附男性的種種,隨著時代快速轉變,這不僅是個人需要省思面對的,更是社會群體、機構、政府等接軌於世界必要的重新思維。

總之,免費衛生棉從蘇格蘭開槍起跑,各國近年來降低月經稅的「善意」,顯然是需要重新評估調整,兩性平權將有更多的積極作為,是可以被期待的,我國議會剛通過免稅一讀,樂見之際,期勉不以此為滿,盡速回應社會變遷的相關需求,畢竟,消除貧窮又豈止是月經一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