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薇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最早的鴉片是由嬰粟提煉而來,唐朝中期由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傳入,早期用作止痛安神的藥,明朝中期以後始發展為娛樂性用藥並受富裕人家歡迎,清朝雍正帝時曾明令禁鴉片但屢禁不止,乾隆帝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大量輸出鴉片,嘉慶帝時中英的鴉片貿易量更增加了5倍。從清代史料筆記《夷氛聞記》中提到「嘉慶初食者甚少,不二十年,蔓衍天下,自士大夫以致販夫走卒,群而趨之,靡而不返。」,鴉片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還在經濟層面導致白銀外流,進而引起通貨膨脹,使清廷財政枯竭。

從歷史拉再回到現在,為了積極面對毒品現況與困境及其有效的控制毒品問題,政府於2017年大破大立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從防毒、拒毒、緝毒、戒毒及修法等五大方向提出「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以量為目標消彌毒品」,在2020年8月行政院會議更提出「新世代反毒策略第二期」的「三減新策略」:「減少毒品供給」、「減少毒品需求」及「減少毒品危害」,政府將於4年內投入約新臺幣150億元經費,以跨部會、跨地方、跨領域的整體作戰方式,斷絕物流、人流及金流,並且強化校園藥頭查緝及佐以再犯預防機制,全力達成「溯毒、追人、斷金流」等「斷絕毒三流」之反毒總目標以及預防再犯目的。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警政安全資訊統計資料,108年毒品嫌疑人總計48,990人,其分佈以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及台南市比例佔多數。性別區分以男性佔86.35%、女性13.65%,以年齡層施用比例為 40-49歲為30.5%、30-39歲為29.6%、24-29歲為14.5%、50-59為11.3%、18-23歲為9.7%及12-17歲為1.9%,依施用毒品級別,二級毒品佔68.8%、一級毒品26.8%、三、四級毒品及其他佔4.4%。依教育程度分析,高中(職)佔62.47%、國中佔26.62%、大專以上佔5.89%、國小及不詳佔3.82%。最後則是職業統計,有職業者佔69.1%、無職業者佔27.05%、學生有1.13%。

從過往至今這場毒品戰爭,拼搏的不是武器、而是從防制到防治,以如何正視落實多元處遇的成癮疾病與心理健康,從毒品嫌疑人近七成是有工作的在職者,年齡且以青壯年的男性為主,學歷以高中(職)佔6成,亦即,這一群是分佈在各行各業之勞動階層的工作紅利人口,更是家中經濟支柱,但也可能是家庭及社會秩序破壞者。毒品嫌疑人從好奇心開始接觸毒品、濫用毒品、依賴毒品直至成癮的階段,究竟是以「犯人」還是「病人」的角度,經常是在查緝與治療兩端二元思索拉扯。今年八月份行政院羅秉成政委在一則受訪新聞表示,新世代反毒策略第二期重要目標,參考日本的作法「再犯防止推進法」,透過公私部門不斷協力推進,避免販毒者與吸毒者再犯,如何不把其「切出去(社會)」要「包進來」,並對再犯者以「貫穿式」保護與工作,因毒品的依賴與成癮性太高,單靠司法的單一力量介入改變是困難的,因此,期望從抓到毒犯的開始即是啟動「預防再犯」工作,自監獄到出監、社區復歸等,皆需要有再犯防制的綜融思維。

儘管預防再犯思維架構龐大,面臨的毒品戰爭像是「無限之戰」,就以目前各縣市政府毒防中心個案管理師與個案比例平均為1:150,羅政委提出目標1:50較為理想的輔導狀態,此一涉及個管師的個人特質、專業所學、社會資源媒合管理能力、陪伴成癮者復健工作的低成就感,另尚且有戒癮醫療機構單位、藥癮醫療人力如何增加。故以目前主責的法務部及衛福部,另外,又有教育部、勞動部與內政部警政署等跨部會整合,各部會又要如何順利合作,這就如同要如何集齊「六顆寶石」的無限手套,無法彈指以回到剛開始的最初。

如何讓成癮者順利「回家」,讓社會更安全的可能,這仍舊是一個「無盡想像」的前方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