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是否因為COVID-19新冠狀肺炎的解封而造成大量人潮的湧現出遊,但是,鐵錚錚的事實卻是從本周四起開始一連4天的端午連假,在其第一天的清晨便已經展開史無前例的紫爆大塞車,這除了是引來民怨撻伐外,相與衍生的分散管理及其結構性意涵,會是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基本上,對於連假堵車一事,早已經成為您、我好不容易可以共同擁有的相同集體記憶,換言之,好像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堵上一回合的塞車經歷,這才算是完備每一次連假所必備的通過性儀式,如此一來,經年累月的堵車經驗,換來的只是政府大內宣的事前交通宣導,而無助於因為有效的疏導管制,而得以提升假日旅遊的渡假品質,僅以這一次號稱超出主管機關想像之中的大堵車,即使是將該項的堵車歸咎於所謂的報復性旅遊消費,但是,逢連假必定要堵車、會堵車乃甚或是大堵車的客觀事實,這似乎也突顯了主管部門料敵之輕的治理心態,如此一來,顯現於日均以及年均的車流量都已經超過平均值的這一次紫爆塞車,那麼,對於車流量破表一事,理應是要有承擔責任的自我要求,而非是脫口而出地要求用路人要有趨吉避凶的聰明才智,藉以尋求避免堵車的自保行徑。誠然,為政之道無它,便是如何與民有其同堵以及同怨的塞車經歷,便可。

事實上,面對由來已久的堵車或塞車經驗,連續假期的分散管理意涵早已指陳出來包括有「時間分散機制」所之於尖峰或離峰以及白天或深夜,要如何得以有效地分散車流;「空間分散機制」所之於第一高速公路、第三高速公路或平面道路以及短程或中長程的行駛道路,要如何達到同一時段裡類別範疇的分軌管制;以及「運具分散機制」所之於私人或大眾以及少數或共乘,則是思索如何讓公共道路的運輸功能達到最適規模經濟的必要提問,只不過,會堵、必堵以及大堵的整體客觀事實,這何嘗不也是說明了除了工具範疇的變革措施外,要如何就其自行開車、連假出遊、特定景點等等連假旅遊行的外顯行為,以找出觀念充權和有所改變的認知基模,換言之,除卻優惠、免費、加乘、限制等誘因條件的規劃設計外,也要訴諸於個人、社會之於時間成本及其空污成本的理性計算,再加上如何顛覆偏向於隨興型而非是計畫型、連假型而非是排假特休型、觀光景點型而非是深度精緻型以及不上班不上課的休假型而非是身心調節的休憩型等等慣有的放假一定要出遊外地模式。

總之,來去和往返之間所耗盡的精力時間,這使得到最後的出遊一事,往往僅剩下基本生理的滿足,而非是用以思索如何破解『塞車』作為一項文明化的相同通病,就此而言,放假或休假是否非要有逛過景點的從眾行為,特別是硬湊起來的連續假期,早已經忽略了從這一次的「屈原端午」到「嫦娥中秋」抑或是「年節團圓」的文化薪傳意涵。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