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浪潮襲來,台灣多所大專院校面臨併校或退場的危機,卻有一所新的大學正研議是否成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浦忠成日前完成原民會委託的國立原住民族大學設立可行性評估及綜合規畫報告,報告結果認為原民大學的設立「可行」。

在原住民族教育法推動下,原民幼兒園、小學與中學陸續成立,此一教育鏈中最頂端的原民大學卻是空白。浦忠成接下評估與規畫國立原民大學的重任,並前往紐西蘭毛利大學參訪。

根據浦忠成規畫,台灣首座國立原住民族大學學生數三千人,等同台灣過去師範學院規模;招生不限原民、採原漢融合,規畫設三學院六大領域:教育法政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與經濟產業學院。

現階段台灣原民大學生人數約為兩萬五千人,浦忠成認為,打造一個三千人規模的原住民族大學,學生來源應沒有問題。

浦忠成表示,他是以花蓮師院(花蓮教育大學)校園規模規畫此一國立原民大學。花蓮師院併入東華大學後,閒置校舍出租給民間;未來如果以此地為原民大學校園,整修舊校舍即可使用,節省興建費用。他估計原住民族大學第一年經費不超過十億、第二年為五億。

台灣大專院校面臨少子化、高教經費短缺,但浦忠成認為,為建構原住民完整的教育體系,原住民族大學的設立有其必要。紐西蘭有三所毛利人原民大學,學生數甚至可達三萬,「紐西蘭可以,為什麼台灣不可以?」

不過,近年原住民實驗國小、國中紛紛成立,曾發生原民學校遭民代以學生恐遭「標籤化」為由,反對設立。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認為,原民大學設立是好事,但若學生從小未受民族教育,大學才進入原民大學,恐怕會產生對自我價值的質疑。

原民會參事陳坤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目前十二年國教最缺乏的是原民教師,國立原民大學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培育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教育核心的原民教師。原民大學的成立,可補足原民師資的不足,加速建構完整的原民教育。

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表示,根據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原住民可設各級民族學校;原民會已收到浦忠成的評估與規畫報告,對於原住民族大學的設立謹慎評估中。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曾新元說,過去以來,各界一直有成立原住民族大學的聲音,但目前尚未收到原民會的評估報告。若原民會日後提出成立國立原住民族大學的申請,教育部會與原民會進行協商,例如學生人數、校務經費是否由原民會支持等。(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