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昨宣布放寬聘雇移工看護長照家庭申請喘息服務的門檻,估計近十八萬人可望受惠。但專家質疑,我國現有照服員人數根本扛不住服務量,可預期又是個「看得到、吃不到」的偽利多政策,甚至可能出現剝奪我國照服員休假權利的窘境。
勞動部統計,截至六月底,國內移工看護共有廿五萬多人,過去喘息制度完全排除聘雇外勞的家庭使用,但目前已放寬獨老或是七十歲以上重度失能者聘僱外勞照顧可享喘息服務。不過,舊制中的緊箍咒「聘移工看護的家庭只能在移工返鄉或逃跑第卅一天起才能申請喘息服務補助」,也使當時號稱嘉惠二點八萬人的制度,迄今僅五百餘人使用,服務量僅為預估的二%。
如今衛福部打算再次放寬喘息門檻,民間團體皆認為需求量可望攀升,但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人手不足,始終是衛福部推行長照政策的痛點。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照服員人數一定無法滿足政府的美意,甚至出現居服與喘息之間的排擠效應。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我國照服員多兼做居家及喘息服務,居服是依照計畫執行,每月固定前往個案家中;但喘息服務是短期派遣,照服員不可能放掉居服個案,去服務非常態性的喘息個案。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也認為,除非出現專做喘息服務的組織,否則移工看護家庭仍非常可能繼續申請不到喘息服務。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認為,以目前人力現況,恐在重新鑑定失能等級階段就會塞車;樂見移工獲得應有休假權利,但政府未給出明確配套措施前,當大量移工都選在固定時間休假,恐犧牲我國照服員。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政府在長照政策上缺少「以人為中心」,目前仍是比較「炒短線」的規畫,忽略了財源穩定、資源配置、失能評估適宜性、實際需求等長遠思考,相對不夠周全。(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9.09.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