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層出不窮的家庭人倫悲劇,這使得關於老人保護的現象議題,已經是一項需要加以深究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指出:雖然這十年下來的兒少保護案件是成長了1.1倍,但是,老人遭到家暴的通報案卻也一舉增加有近四倍之多,警政署統計也發現到老人的受虐事件出現了倍增的發展趨勢,如此一來,年老長者遭受家暴所造成「恐懼老年」的認知陰影,這似乎成為了一項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至於,換算為具體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那麼,2017年全台各類家暴通報案件約13萬件及其約莫有10萬人的家暴受害者,這其中有五成五係為親密伴侶間暴力,一成五是屬於直系卑親屬虐待尊親屬,一成三是兒少保護事件以及一成七為四親等內親屬間暴力,也就是說,在諸多的家庭暴力案件當中,長輩遭受到子孫家暴的通報案,十年內成長3.8倍,成長的幅度遠遠高出於親密伴侶間暴力及兒少保護事件。
准此,在這裡所出現對於家暴的發展性警訊直指出來的乃是老人遭到不當對待的暴力情事,無論在歸因事由、保護機制及其賡續的善後處遇,都要有嚴肅看待的迫切性,畢竟,從所出現漸增的高齡受刑人到都會地區老人老屋的居住問題,以迄於高齡化已然是一項全球風險等客觀事實,顯現出來對於長者來說,不甚安全的身心處境,又豈止是家戶之內的生活天地。對此,來自於全國警政通報的老人家暴案分析,當可窺見到若干端倪,像是:2007年老人家暴案件有3,224件占所有家暴通報案的4.74%,2017年則是已經竄升至9,006件並且占了9.52%,這其中有五成的被害老人年齡是集中在65歲至71歲間,除此之外,老人家暴的原因除了親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個性生活習慣的不合、經濟的生計壓力抑或受暴老人自身的失能與失智問題等,如何就其「家暴對象別」的分類分級、「家暴歷程別」的分階分段以及「家暴處遇別」的分時分程,以規劃包括老人、身障、婦女的「成年保護」;兒童與少年的「兒少保護」;四親等內的「親屬保護」以至於性侵害或性剝削的隱形家暴情事,以此觀之,現行家暴案件的範疇分類及其危險評估工具,實有新構的必要。
事實上,落實在老人受暴及其人身保護的工具層次,那麼,從認知觀念到外在行為,都有加以深究的議論之處,對此,之於『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的『家醜終究還是會外揚,只是,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之於『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家有一老,全家逃跑,如果不跑,換妳會倒』以及之於『百善孝為先』的『久病無孝子』,點明出來,如何就其孝養行為的「意願問題」、照護負擔的「能力問題」及其「結構性限制問題」而來的心力交瘁,以擘劃包括家戶親屬責任、國家法定福利、市場商品消費以及社區協力網絡等等多元主義的照顧守護機制,也就是說,包括被照顧者、主要照顧者而來的『長照家庭』,一方面,長期照顧的內涵實則有必要從醫護膳食以進一步延伸到社會参與、經濟壓力、責任分配或是時間衝突等概念範疇,另一方面則是要特意突顯從『老人長照』、『家屬長照』、『家庭長照』、『社區長照』到『社會長照』的演變趨向,這不再是一項私領域(private sphere)的個別偏好和分殊境遇,而是長照國度裡各種暮年悲歌的社會性謬誤。
總之,「不是兒死就是我死」的暮年悲劇,這早就是一項冰凍三尺且鋪天蓋地而來的『灰犀牛』現象,以此觀之,從『貧、病、孤、老、閒,再加上錢不夠花用』的長者個體到『食、衣、住、行、醫、樂』的家屬集體,以迄於『老身、老本、老窩、老趣與老終』的社會國家整體,彰顯出來對於高齡社會或超高齡社會的對抗一役,是需要全民總動員的齊力以對。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