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新制八月上路,在即將滿月前夕,全台約僅二成一保母簽約加入準公共化,高雄市最低僅百分之二,桃園市也只百分之六;多數保母表示,政府育兒津貼給的是家長,卻要保母簽約扛責任,要求政府取消簽約政策,回歸現有機制。

準公共化托育新制從推出到上路,短短五天,各縣市急開說明會解釋政策,但至今快一個月,各縣市簽約數字偏低,有縣市政府人員自嘲「滿臉豆花」。

高雄市二千七百多保母只六十七人簽約,百分之二;桃園市簽約保母一四三人,占全數二三五三名保母百分之六;台中、台北、台南三都也不高,分別為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廿;新北巿簽約人數也達到全市公共托育合作聯盟的一半。

至於托嬰中心,情況兩極化,基隆、宜蘭都達百分百,屏東也有百分之八十五;但苗栗、花蓮均掛零,高雄也只百分之三。

由於簽約率不高,台中市政府決定將簽約緩衝期延後至十二月底,比中央的緩衝期再寬限三個月,創全台先例,但保母們並不領情。「千萬不要簽,限制多,麻煩多,這是一張用家長綁架保母的合約!」台中A保母說,緩衝期延到選舉完,根本是騙選票,「就拖吧!」B保母表示,政府鼓勵生育,不該用家長綁架保母,「用錢威脅很惡劣」,不簽約家長領不到錢,讓家長怪保母。

基隆市有七年多托嬰經驗的吳姓保母說,她有去參加說明會,但還沒簽約,主要是覺得這種準公共化方式不太能接受,錢給家長,卻要她們簽約,並沒有保障她們提高薪水或三節獎金等條款,反而增加受市府限制事項,「這不是很奇怪嗎?」

曾發起連署反對準公共化服務的桃園市保母Merry說,家長若喜歡現有的保母,但因保母不簽約無法領到六千元補助,造成彼此矛盾並非好事,保母們仍舊希望「回歸登記制」,政府直接加碼補助給家長,不要讓保母難做事。

臺北市保母成長促進會理事長周萣貴直言,攤開契約內容看,都是保障家長,保母的權益完全被忽視。雲林一名保母表示,有「口碑」的保母大多有自信,如果孩子帶得好,家長多不會輕易更換。

對保母簽約率低,台中市社會局表示,有不少保母想簽約,但承受團體壓力不敢簽;苗栗縣僅百分之六保母簽約,社會處說,多數保母及托嬰業者雖有意願簽約,但受同儕壓力不敢做領頭羊。

基隆市保母業職業工會理事長鄭林清良一語道破指出,新制不是不好,但沒有好配套,且趕在選舉前施行,「不要因為選舉考量,把一個很好的政策變成急就章」。(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