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話說12年前發生在中部地區的一碗湯麵故事,傳頌之餘的生命教育,這才是該起單一新聞事件的發想所在。

根據媒體的報導年僅4、5歲的幾名幼兒除了合吃半碗湯麵外,還會假裝已經吃飽以把剩下來的另外半碗湯麵,留給癌末的媽媽食用,雖然藉由新聞報導募集金流以挹注經濟弱勢的魏家,但是,除卻經濟扶助議題外,對於遺留五名年幼子女的被迫單親魏爸來說,還是要就工作養家和照料養育的兩邊蠟燭,以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點,當然,這多少是讓離世的母親多些可能的喟然、遺憾;連帶地,包括改念軍校以減少家計壓力以及從軍中退役轉職照服員等魏家子女的成長蛻變,固然讓魏爸多些生養負荷的喘息空間,但是,從生命事件、生命轉折、生命歷程而來的生命教育,這使得一碗湯麵的感人故事,也不應該只是侷限在魏氏這一家子的家庭生命週期轉換,而是要如何從單一個案以集結兼具整體意涵的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考察,這是因為:

首先,來自於罹癌病故、勞動謀生的風險事件,這使得父母雙親的言教、身教,已然是讓魏氏子女多了不同於一般孩子的身心感受,但是,此一經濟弱勢、特殊境遇抑或是高風險態勢的『境教』,何嘗也為其認知基模的成長歸因,多了一些可能是早熟但不一定成熟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如此一來,魏家子女的從軍報國或是轉職照服員,也會是過往成長過程之所見、所聞與所感的情感投射。冀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指陳出來的乃是作為另類目睹兒的魏氏子女,又何嘗不是時下諸多破碎家庭弱勢兒少的真實寫照,就此而言,除了物質範疇的生養條件外,回應於生理、心理、社會、認知等發展介面,那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拉扯,點明一套即時動態與跨域整合的照顧管理機制,是有它嚴肅看待的必要,換言之,散見於台灣底層社會的「魏氏家庭們」,更是需要針對家庭維繫、家庭補充、家庭重整與家庭替代等方案措施,思索此一連續性演變關係的可能貫通或斷裂。

最後,上述未臻成熟的心靈結構,是否預伏某種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 children)的角色扮演,特別是關乎到長相廝守之家人同住的道德性指稱,是否也要有從委託監護到親屬照顧或寄養家庭的配套作為,就此而言,多元、分層與殊異的家庭因應對策,將會是相迎快速社會變遷的策進作為所在。總之,弱勢一詞隱含蘊釀、歷程、累積、情境、衝突以及衍生性,特別是擴及到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人文區位等面向,點明出來:一碗湯麵的生命教育,是深邃、多重與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