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年底地方選舉的日漸逼近,這使得相與關聯的政見、政策與政事的串聯性思辨,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特別是關乎到所謂第二胎國家養一事的延伸性討論。

基本上,該項第二胎國家養一事的政見主張,主要是用以回應當前少子女化的生育模式,因此,補助第二胎的家庭從出生到5歲,每個月一萬元共計可以領到72萬元,總計只需要新台幣50多億的經費規模,當可以達到像是刺激生育、減低民眾負荷多重性的政策目標,只是,對的事要如何嫁接在妥適的手段方法,藉此產生應該要有的改變效果,那麼,對於第二胎國家養一事,是有它商榷議論之處,這是因為:首先,鎖定第二胎為其標定的福利受益人口,持平來說,這已經是比過往毫無設限且全面大放送的政策性福利,來得較具說服力,亦即,倘若是從少子女化而來之總生育力2.1為其人口替代水準的角度來看,那麼,以第二胎為主的政見論述,是有其一定程度的正當、必要性,但是,衍生性的相關思考,自然也是不能加以逃脫的,比如說:從父母家庭端的立場來看,那麼,每個月一萬元的育嬰補助,金額本身的補助多寡是否隱含交易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多方拉扯?至於,單一的政見主張,除了是要避免政府總體經費預算所可能出現的資源排擠效應外,特定且明確的財政資金取得管道,這才是該起議題的針砭所在。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理當是要回歸到任何的政見訴求,是需要清楚、可行且穩定的財政來源,而非只是覬覦挖東牆以補西牆抑或是省下來的錢能夠挹注補貼的應急做法。

事實上,對於第二胎國家養一事的訴求主張,宜是要有從政見到政策以迄於政事而來的貫通性思考,就此而言,第二胎由國家來養,究竟係屬於兒童、婦女、家庭抑或是社會福利範疇的政見定調?而政見定調的同時,背後所牽動的家庭政策與相關的社會福利作為,又是否被進一步地確認、廓清?連帶地,扣緊『婚-生-教-養-衛』的關懷旨趣,那麼,對於第二胎由國家接手以提供每個月新台幣一萬元的育嬰補助,究竟是偏向於公民資格的低門檻給付還是財力調查的福利身分補助?冀此,在這裡的考察的重點就不單單只是關注在補助金額的多寡及其相與關聯的財政負擔,而是育嬰補助背後所指涉的「照顧」與「照顧管理」議題,要如何得以確切建置以及有效運作,藉此讓二胎的父母能夠放心去生養,以此觀之,除卻是第二胎國家養的社福政見提列外,更是要有包括經濟發展、勞動條件、所得維持、教育投資甚或是攸關到安居樂業等等政見藍圖的遠見觀瞻,而非只是淪為擠牙膏式和殘補思維的戰術喊價。

總之,從第二胎國家養一事的政見訴求當中,當有如治大國若烹小鲜般地以窺見到角逐大位者的視野、胸襟和願景,畢竟,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都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或是缺位,更不能獨沽一味,就此而言,每個月提供新台幣一萬元的育嬰補助,究竟要是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及其又會衍生出來什麼樣的照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