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芝(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生)

台灣廟宇目前約有一萬多間,為了改善空污問題推動所謂的減香少爐政策,環保署要求各縣市環保局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發文給各廟宇並採取空污pm2.5濃度稽查,事實上,針對廟宇周遭的空污問題,政府已委託進行研究,並且測量宮廟附近的pm2.5濃度,以訂定相關規範,但是,因為標準不一造成宮廟的群起不滿。因此,全國宮廟團體於2017年7月23日上總統府的凱道舉行宗教嘉年華,藉此表達『捍衛信仰、守護香火』的活動訴求。

基本上,誤傳滅香的緣由乃是在於政府的發送公文,其內容指出3燒原則:「不要燒、減少燒、集中燒」,若被稽查到違反原則即對該廟宇進行開罰,不過,為了避免引起眾多的誤解,3燒原則改以「少香、少炮、少金,保健康」做為宣導用詞,也就是說,少即為減少而非是要一舉全盤消滅;再則,環保署亦公佈完整的改善空污計畫,包含鍋爐更換、加強規範工業排廢氣標準、一二期柴油車汰換等,亦即,減香少爐政策也僅是改善空污計畫的其中一環,對此,在政府推行3燒原則前,許多廟宇早已向信眾宣導一爐一香、金紙集中燒,顯然,廟宇已考量到環保問題而有對應措施,只不過,因為政府未清楚訂定和解釋相關政策的內容、用意,導致多數民眾誤解成政府以公權力介入以全面禁止廟宇焚燒金紙或點香,自然是造成宮廟和信眾的群起反彈。

連帶地,減香少爐政策這不僅是造成對於廟宇活動的衝擊,還包含納骨塔本身的燒香祭祖,畢竟,在諸如清明節、中元節的傳統重要節日裡,大型祭典法會及祭祖燃燒的紙錢量較多,但是,納骨塔的金爐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燃燒所有的紙錢,因此,納骨塔單位往往會請求環保局支援,並進行紙錢的集中燃燒作業,再漸進向民眾推動環保減量措施,就此而言,納骨塔的減香少爐政策一推出,自然是會造成民眾的恐慌、抱怨,甚至於是讓民眾深恐燒香燒金拜祖先的傳統習俗,正要被消滅中。

准此,廟宇的宗教嘉年華活動與民眾對祭祖減香的不滿,說明了政府在推動減香少爐政策時,欠缺對於文化歷史脈絡的文本理解,且未能考量傳統信仰觀念及其變遷意涵的配套性措施,誠然,燒香乃是對於先祖、神明的ㄧ種敬畏尊重與溝通媒介,而燒紙錢更是後代子孫對於祖先或已逝親人的緬懷關切,此一焚香、燃燒紙錢已然是一項長久既存的認知基模,香火代表的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千年的信仰文化,因此,相關部會應在尊重傳統習俗信仰的前提下,如何與廟宇進行溝通,藉以讓生態環保和傳統信仰之間有某種的文明化平衡。

至於,廟宇燒香成蔚空污問題的主因乃是香品、紙錢品質不良所造成,目前國內香品有70%是進口香,大多為中國、東南亞進口,且境外輸入的金紙及香多次被檢驗出含有致癌的多環芳香烴成分,燃燒後容易產生有毒物質,對於人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職是之故,行政單位除了鼓勵減燒香和紙錢外,更應加強進口金紙和香品的管制,訂定香品、紙錢的檢驗標準,例如進口香品要進入台灣販售時,須檢附相關檢驗報告;此外,儘管進口香品質參差不齊,但是,國內大多數製香廠因不敵進口香品的低價競爭,出現了紛紛歇業的另類產業危機,這亦有加以正視的必要。

最後,廟宇或居家燒香所產生的空污問題,在在都會涉及到國人的健康安全,政府應從公共安寧和環境保護等思考面向切入,這除了是標舉減香少爐政策外,亦應研議如何從源頭的上游進行管制,以讓民眾在進行傳統信仰的儀軌活動時,能夠擁有較好的環境品質,另外,政府應針對pm2.5擬定國家標準與配套措施,例如使用空氣清淨器、宣導民眾戴口罩,並且設立可行、易行的原則,以讓廟宇有所遵循執行,而相關單位或地方廟宇也應配合政府政策,以向民眾宣導環保概念和健康知識,就此而言,從減香的數量到燃香的品質,這或許也是一種危機以邁向轉機的生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