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盛
(中國文化大學社工學分班學生)
根據報導,尼莎颱風吹倒花蓮和平電廠電塔,導致減少了130萬瓩電力無法外送輸電,如此一來,相當於失去了4%的備轉容量率(100%*備用容量/尖峰負載),而讓大台北地區有面臨限電危機之虞,連帶地,面對和平電廠約需兩周的修復時間,行政院為了節約用電,希望未來兩周公家機關的中午時段不開冷氣,改以電扇代替,藉此帶頭降低尖峰時刻的用電量,冀此,一葉知秋,對當前面對的能源議題,當有進一步延伸的探討空間。
誠然,於此天災的當下,由政府機關率起頭以共體時艱,確實難能可貴,然而,要考慮的應該不只是辦公人員,還有洽公民眾的舒適性,再則,某些政府機關的建築結構設計,是密閉式的,若是只開啟送風模式,在溫度30幾度的封閉空間裡,不僅只有舒適度問題,還有健康議題要加以考慮,至於,中午時段若沒辦法好好休息,是否會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也是值得重視,最後,如行政院所建議的改用電風扇,是否每個單位都備有那麼多的電風扇可供支應,更是一個難題。
事實上,自2003年以後就未曾有過限電措施,然限電危機不但是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靨,也是企業投資很重要考慮的因素,從官方統計的數字顯示,2003年總購電量是1,738億度,而到2016年約達2,260億度,淨增加了30%,對此,我們詳細檢視成長的部分,大抵係以燃氣、燃煤為主,而一般所稱的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等)還是非常有限,直到2016年底,以較成熟的風力、太陽能的總發購電量只有30萬瓩,還不到平均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的20%,而核電退役從2018年開始到2025年全部退役,倘若排除其他的節能措施,等於是要成長17倍之多,才能完全承擔核電的總發電量,這確實有它挑戰的困難所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