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從今年(2017年)起推動所謂的「一般長者自費入住試行計畫」,亦即,將現有的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為榮家)開放給不具榮民資格且年滿65歲的長者申請入住,藉此讓公共資源的運用更為靈活、彈性。

基本上,榮家設置的本身,即有其相與對應的時代變遷意涵,也就是說,從過去以安置因戰(公)傷殘國軍官兵及年老無依之榮譽國民為其主體的侍從福利(Welfare Clientelism),轉換成為榮家要如何因應於大環境的外部變化,藉此找到組織運作及其變革的生存利基所在,就此而言,扣緊從榮民、榮眷到弱勢族群抑或是更進一步地擴及到一般的長者,這多少點明出來關乎到榮家床位的釋出一事,既可因為空床率的降低,而免於被外界批評為養蚊子;再則,公共資源的整合與再利用,更可進一步活化、強化和多元化榮家本身的屬性內涵,甚或是藉此重新檢視「榮家」的角色定位和功能運作,只是,該項的策進作為,實則要還原回到要解決什麼人、什麼事、可以解決的程度、以及相與衍生之預期或非預期的衝擊影響為何的相關提問,這是因為:

首先,環視包括優勢、限制、機會與威脅(SWOT)在內的考察架構,那麼,佔地廣大、設施完備以及收費低廉,自當是有其拓展客層和客源的多重利基所在,只不過,因應於悠久歷史而來的軟、硬體建置化工程,亦何嘗不是點明出來擺盪在去商品化、準商品化抑或是完全商品化的「榮家」,相與關聯的本質、性質及其體質,是要有重新廓清的必要,就此而言,上述「一般長者自費入住試行計畫」的發想構念,用意就不全然只是在於用以降低空床率、增加本業收入,而是攸關到榮民之家、長照機構、護理之家、已住榮民、入助長者、親屬家人、專業服務團隊等等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如何找出比例原則的衡平關係;連帶地,引進弱勢民眾或一般長者的進住方式,其目的也不單單只是住民身分的轉換或替補,而是榮家機構的能量,能否與時俱變於社會變遷需求而來的組織性調整?就此而言,在這裡的針砭所在宜是有必要從榮家以進一步涵蓋從戶內親人到家外安置等等長期照顧服務彼此之間的鑲箝關係,特別是無縫接軌於全人關懷的整合性服務?

誠然,從戶內到家外的照顧模式,背後所直指的乃是包括從健康、亞健康、失智、失能到重養護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況;從居家照顧、家庭托顧、關懷據點、日間托老、祖孫共學、日間照顧、老人公寓到機構養護的生活場域機制;以及從家庭的社福外籍看護到機構的產業外勞;從一般型、養護型、精障型到管路醫護型等等不同的概念操作和類別範疇,但是,相當重要的運作準則還是要回歸到包括公民資格、市場消費與福利身分在內的不同權利義務內涵,就此而言,針對市面上兼具對價關係的消費市場,要如何提供均質的長照服務,而不至於淪為價格機能之叢林法則的兩極化待遇,至於,公費安置性質的長照服務,就其所涉及到的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像是長照評估、安置費用、服務項目、衍生耗材、親屬責任、外出就醫等等,也不應該因為該項的公費安置事由,而將責任一併移轉給安置機構來自行吸收、承擔。

總而言之,退輔會的權變措施,是要有放大到相迎於馬上到來之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戰略性思維,就此而言,作為一項國家安全議題的「長期照顧」,又豈止是身分的替代抑或是空床的比例,更非是為了某些人或某些特定機構的生存解套,而是包括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等等的布建措施,已否被嚴肅看待或是過度簡化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