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勞動部發布最新的外籍勞工人數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2016年)為止,來台工作的外籍移工人數已達62萬4千多人,比前年底增加3萬7千多人,這其中社福類的移工增加近1萬3千人,增加的幅度超過前一年(2015年)的三倍之多,創下十一年來增加人數最多的紀錄,對此,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就有它進一步深究的論述空間。

首先,是否因為外籍看護一口氣增加這麼多人,而直指出來恐有對於民進黨政府打了一記耳光之說,事實上,這樣的推論還是有商榷之處,這是因為:開放外籍看護政策已然超過20年,因此,需要聘雇看護移工的高齡人口及其運作機制,都已經是相對成熟且有其因應對策,只不過,近三年社福移工的人數每一年增加都是超過1萬人以及總人數逼近24萬名的外籍家庭看護工,這多少說明引進外籍的家庭看護工,已經了蛻變並且成為某種集體性質的社會事實;連帶地,一般民眾抑或是長照需求家庭,對於當下的燃眉之急或者日後的未雨綢謬,心中更是早有一把尺。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無非是指陳出來政府機關對於有看護需求的長照工程布建,是有過於一意孤行之虞,這使得民眾早有停損設置的防範對策,至於,關乎到長期照顧的配套措施,一干的關係人等(stakeholders)更是在諸如辨識長照風險、評估長照風險、控制長照風險以及管理長照風險,多了一些切身的務實考量。

再則,從2005年當年度增加12,520名的外籍家庭看護(全年度共計有135,659人),演進到2016年當年度增加12,539名的外籍家庭看護(全年度共計有221,139人)以迄於2016年度合計有62萬多名的外籍移工,這多少映照出來關乎移工政策、移工法令、移工媒合、移工管理以及移工權益等等的建制化工程,台灣一地還是欠缺包括國際、外交、經貿、內政、社福、勞動、教育、文化、宗教或是人權等等的綜融性思辨,如此一來,『嗟來之食』的應急心態,其所造成的諸多迷亂現象,又豈止是外籍移工或家庭看護工的穩定成長,更有其進一步地擴及到人性誘因、道德危險、不當對待、排擠效應等等預期與非預期性的衝擊影響?連帶而來的是,從在家老化到在地老化與機構老化以及從居家照顧、日間照顧到機構照顧以迄於從社福移工到產業移工(分屬於長照機構或護理之家),大都還是侷限在打地鼠般的填補缺漏,進而忽略了結構性調整所應該有的整體規劃?

總之,『驚!社福移工暴增3倍 11年來最多』的報導標題,其所顯露出來的無非是民眾或主照當事者,某種自保停損的直接投射,就此而言,推動長期照顧服務之於「稅收制」、「去機構化」、「非營利化」、「社區化」、「志願化」、「二度就業化」等等的概念內涵,實則有其重構與新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