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天針對首都老化推出專題報導,北市2020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交通和長照等硬體建設也面臨挑戰。有學者建議,老人行走速度慢,過大馬路常卡在路中央,險象環生,建議40公尺以上道路設置安全島,讓長者中途有喘息空間,台北市交通局表示這部分過去沒有硬性規定,未來可試辦。

對老人家遇到「馬路如虎口」問題,有學者建議推動「行人先行保護時相」,讓行人先走5、6秒,再開放車輛右轉。交通局表示多年前已經開始執行在重要路口增加行人秒數,任何地方有需求都可再建議,交通局會派員調整。

市府交通管制工程處長謝銘鴻表示,40公尺以上道路設置安全島是很好的建議,因目前沒有相關規定,不只長者,行人通過大型街廓都要好幾十秒,未來條件允許可試辦。

但是要考慮路型設計,謝銘鴻表示,如仁愛、敦化南北路、辛亥路等有設置分隔島種樹,未來就可當成長者通行的庇護島,新設馬路也可以考慮長輩需求預留空間。

對北市安養需求年年增,養護機構數量卻下滑,北市社會局從103年起就推出獎勵措施和補助,協助業者加入長照大餅,但業者多考量地租房租高昂,至今無人申請。

社會局老福科專員楊雅茹表示,市府盼透過公宅或閒置場地增建公辦民營的養護機構,讓民間可用較低價租金租用,達到床數擴增的需求。

其中失智照護近年漸受重視,盤點北市失智照護床數不到百床,都大排長龍,預計108年優先設置北投區全日型失智老人照護的奇岩樂活中心,並在南港區、萬華區陸續成立公辦民營養護機構。

楊雅茹指出,觀察過去老人照護,多數還是希望在地老化,會優先選擇居家服務和日照機構,不得已才進入機構,因此市府在社區據點的升級,到長照機構的設置都要同步並行。(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