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簡稱為UBI)
無條件基本收入,又稱為基本收入,是一種無條件被保障的收入,此一概念係由Paul-Marie Boulanger、Philippe Defeyt與Philippe Van Parijs所發想,最重要的特色乃為「公平性原則」,主張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擁有基本的生存權利,相對應的四個標準為:(一)確保生存,允許人們參與社會;(二)提供個人權益保障;(三)無須任何條件即可獲得,自然也不排富;以及(四)無對應的工作勞務付出,冀此,這一項政策突顯的是沒有任何審查條件與資格,只要是該國或地區的居民或組織的成員,即能夠領取定期定額和得以滿足基本生活條件之金錢。
誠然,當代社會中,結構性失業業已成為常態,許多人失業並非缺乏就業動機,而是當時的就業市場無法吸納某些人口,因此,無條件基本收入將可視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項補充性方案,對此,贊成這種想法的認為,無條件基本收入將可以平衡資源分配、縮短貧富差距、解決貧窮問題,確保個人最大的自由,讓其無需與基本生活對抗,從而去從事真正想做的事;至於,反對這種想法的人則是認為有基本生活保障,會讓人失去工作的動力,導致生產力降低,從而使整個經濟衰退,也質疑根本不可能有足以負擔此作法的財政來源。
最後,無條件收入政策曾經被一些國家引進,例如巴西、古巴、蒙古,納米比亞和歐盟部分國家,2016年的瑞士甚至為了是否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而舉行公投,芬蘭和荷蘭亦對此社會實驗躍躍欲試。總之,無條件收入是尚未被長期實行過的公共政策,學術界也沒有足夠可量化的資料,表明它會對整個社會產生什麼的深遠影響或具體結果。
資料來源: 曾國民(2016)<。自由文化地球國>。台北: 獵海人。
延伸概念:公平性原則、最低基本工資、最低生活水準
(本則小百科由貓頭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