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2025年的七字箴言涵蓋了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國際等議題,反映出臺灣可能要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尤有進者,這些議題的也揭露許多結構性問題和潛在矛盾,而值得深入探討、反思。

首先,從人口結構與高齡化問題來看,諸如「多死社會台灣島」、「高齡駕駛多風險」、「不健康餘命破8」等箴言,突顯了臺灣社會在面臨人口高齡化、少子女化的同時,如何在醫療、交安與長照等領域進行制度調整,然而,政策的推動往往受限於財務資源與政治妥協,例如「健保總額近兆元」、「長照保險法制化」、「長照數據透明度」與「長期照顧多模式」的箴言提列,突顯國家機器在資源分配上的困難,這些問題也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挑戰,更是進一步地涉及到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像是如何平衡代際公平,如何讓年輕世代願意承擔更多跨代的照顧責任。

其次,教育與青年議題亦是重點,例如「綜合高中大退場」、「新五專直升模式」與「大學選修高門檻」等箴言,揭示出臺灣教育體制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教育改革試圖因應少子女化與產業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教育資源的不均,特別是像是「高教攬才給百億」反映出大專校院的教育資源集中化,「臺大全英語授課」政策雖以國際化為名,但卻未充分考量到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反而加重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據以顯現臺灣僵化及其尾大不掉的教育體制。

至於,在社會安全與性平議題上,像是「職場性騷性平法」、「創傷知情性剝削」、「兒虐致死反廢死」、「狼醫查詢有平台」等箴言,揭示臺灣在性別平等、兒少保護及司法改革上的進展與挑戰,然而,性平法的推動與兒少保護的強化雖有進步,但是,如何避免法律執行過程中出現漏洞,如何讓受害者真正獲得支持與正義,仍需進一步努力;連帶地「製造業高無薪假」、「勞動施政四成果」和「工時不足失業率」等攸關到勞動市場的七字箴言,無情地揭示臺灣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壓迫問題,至於,「順民語錄」的系列箴言或許暗示了臺灣社會對於順從與批判性思維之間的張力不足,但也反映臺灣在追求多元民主時,如何避免社會氛圍的過於保守或壓抑。

再則,在經濟層面上,「平均薪資六萬多」、「世代貧窮袋鼠族」等箴言,呈現了臺灣在經濟成長中的分配不均問題,儘管部分行業的薪資待遇有所提升,但仍有大量低薪就業族群及其需要面臨的生活壓力,此外,「臺灣房市香港化」與「不動產逆向抵押」等議題,展現了房市結構性問題對於社會公平的拉扯影響,此一高昂的房價,不僅壓縮了年輕世代的生活空間,更使得中產階級陷入「雙貸族群新世代」的經濟困境。

此外,在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上,「川普關稅殃台灣」、「經濟學人棄台論」及「地緣政治外星人」等箴言,顯露臺灣在國際局勢中的脆弱性,特別是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區域衝突升溫的背景下,臺灣要如何具體回應針對美中貿易戰的延續性影響、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尋求平衡,要如何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在在皆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民參與和民主危機上,「民主指數擁獨裁」、「愛憎兩難發現金」及「勞民傷財大罷免」等箴言,引發對臺灣民主制度健全性的深刻反思,特別是,大規模的罷免案,表面上固然是彰顯公民政治的機制運作,但是,背後卻可能隱含政治操作與民粹主義的影響,連帶而來的是,普發現金政策雖能短期紓困,但卻可能助長選民對於政府的短視期待,從而削弱了長期公共政策規劃的重要性。

最後,文化與宗教議題如「大甲媽祖繞境行」、「宗教辦學也退場」等箴言,著實反映臺灣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碰撞,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得以保存本土文化特色,同時又能夠融入現代化,實為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方向。

總結來說,2025年(1月至10月)共計有675則的七字箴言,提供豐富的議題切入點,但也顯現臺灣面臨的深層結構性挑戰,特別是在這些議題現象的背後,暴露出許多的結構性矛盾和治理缺失,進而不禁讓人質疑公民政治參與及其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核心價值,是否已經迷失,就此而言,相與關聯的可能解套,便是需要政府、企業、學術界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以系統性思維進行解決,同時,更應鼓勵跨世代、跨社經、跨黨派、跨區位以及跨意識形態的社會性對話,藉此避免淪於表面議題堆疊,甚而忽視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

末了,針對2025年七字箴言而來的社會學想像分析,初探的考察心得如下:

一、政治範疇類:政治類的七字箴言主要反映了社會治理、選舉、法律與公民權利等議題,例如「憲法法庭彈劾案」和「出養修法防兒虐」等,顯示了對法律制度的關注與改革需求,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直指政治環境的變化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尤其是在選舉年,民眾對政策的敏感度提高,就此而言,如何在法律框架內以具體保障個人權益,從而積極促進社會公平,這將是未來的重要變革課題。

二、經濟範疇類:經濟類的七字箴言如「平均薪資六萬多」和「最低工資難審議」等,旨在於說明收入分配與勞動市場的現狀,藉此揭示當前臺灣社會的貧富差距與就業困難,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意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政策的制定需要兼顧公平與效率,對此,如何提升薪資水平,改善勞動條件,特別是在面對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的挑戰時,將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考量。

三、教育範疇類:教育類的七字箴言如「專技教師擬放寬」和「補習班幼兒園化」等,著實反映當前教育體系的變遷與挑戰,特別是在應對少子女化與教育公平方面,至於,延伸性思考表述教育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社會流動的管道,如此一來,如何在教育資源上實現公平分配,並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乃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四、社會安全範疇類:社會安全類的七字箴言如「家庭暴力卑對尊」和「網路霸凌青少年」等,揭露社會安全的多重面向,強調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與支持之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必要性,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點評社會安全的建置與維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就此而言,如何建立有效的全社會支持系統,並加強對暴力與欺凌行為的預防與懲治,方為提升社會安全感的關鍵所在。

五、醫療保健範疇類:醫療保健類的七字箴言如「健保總額近兆元」和「阿茲海默第一針」等,展示了醫療體系的發展與挑戰,尤其是在高齡老化社會中對於醫療資源的需求滿足外,至於,延伸性思考指陳出來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保健的模式也在不斷演變,要如何平衡醫療資源的分配,並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品質,乃是未來醫療政策的重要課題。

六、宗教人文範疇類:宗教人文類的七字箴言如「佛陀問病在慈濟」和「寺廟籤詩測國運」等,體現了宗教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影響,特別是在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方面,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彰顯宗教信仰對於個人與全社會的影響深遠,以此觀之,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有效促進宗教信仰之間的對話與理解,這將有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七、天然災害範疇類:天然災害類的七字箴言如「天災救援堰塞湖」和「颱風放假新指標」等,強調災害管理與應對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突顯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如何具實提升全社會的應變韌性,並加強災害應對能力,將會是政府與社會各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課題。

八、高齡長者範疇類:高齡長者類的七字箴言如「獨居老人孤獨死」和「高齡者移動人權」等,關注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強調對於老年人權益的重視,至於,延伸性思考表述的是,隨著人口的高齡老化,要如何建立友善共融的人文、社會、物理環境,並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與自主生活,將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

九、兒少人口範疇類:兒少人口類的七字箴言如「兒虐致死六訴求」和「設兒少專責機關」等,反映了對於兒童與青少年基本權益保障的社會性重視外,並且強調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機制,至於,延伸性思考除了直指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基石外,要如何在政策上確保他們的權益,並提供必要的支持與資源,將會是當前社會的重要任務。

十、婦女平權範疇類:婦女平權類的七字箴言如「女性從政有保障」和「性別變更高門檻」等,反映對於性別平等的持續追求,並且強調在各領域中提升婦女權益的重要性,至於,延伸性思考則是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社會正義的體現,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要如何在政策與實踐中實現性別平等,將是未來重要的挑戰。

十一、身障權益範疇類:身障權益類的七字箴言如「情歸何處身障者」和「身障就服薪資低」等,傳達對於身障人士的社會性關注,反映全社會對於身障權益的認識與支持,至於,延伸性思考指涉的是攸關到身障人士的權益保障,乃是社會文明的一項重要標誌,就此而言,要如何在政策上得以提供更多的社會性支持,並促進他們的社會參與,這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誠然,除了簡述2025年的675則七字箴言,在不同領域的內涵意義及其延伸思考外,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每一類別中的具體案例與政策建議,希望這樣的歸納整理,能夠幫助您更加理解這些重要議題的社會變遷意涵。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