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著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臺灣的托育服務面臨著許多挑戰,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50歲以上的保母比例從6年前的70%一舉提高至78%,而新北市的比例也達到71%,顯現出來都會區域內保母的高齡化現象,已經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社會變遷趨勢,這也使得關乎到托育制度的建置工程及其背後所糾結的社會、經濟及政策等因素,有其進一步探究之必要,特別是都會地區保母高齡化現象所反映出來的人口結構變遷,這部分宜加強數據蒐集與分析,確切掌握保母年齡層分布、流動性及其未來趨勢,藉此制定長期因應策略。

基本上,高齡化的保母群體不僅反映人口結構的變遷,也進一步揭示家庭結構的量質變化,一方面,生育率持續下降和家庭規模的漸次縮小,導致對於居家托育服務的需求增加,只是,環視於學齡前照顧勞動市場的供需關係,可以供給的有限保母資源,因為受到像是人口老化、職業選擇及薪資水平等多重影響,而更顯奇貨可居,乃甚至淪為保母高齡化的某種道德性指稱。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辨,就不在於保母本人年紀偏高的質疑詰問,而是相與對應的托育素養有無與時俱進,至於,攸關到年輕保母有無意願的代際接棒,除了避免淪為某種年齡主義的人身歧視,甚而是將年長保母視為「托育危機」的根源外,更有必要針對當前居家式托育服務所應有的完備建置工程,藉此思索如何得以安在其心、其位和其職的相關配套措施,像是推動吸引年輕世代進入托育行業的整體對應政策,特別是提供職業導向的培訓、培力教育計畫,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此照顧行業的發展潛力。

再則,扣緊薪資水準與職業福利的命題思考,保母的薪資待遇問題也是不容小覷、忽視,僅以桃園市為例,保母薪資的漲幅僅為667元,高雄市則僅267元,這些數據凸顯了保母薪資低化的趨勢,畢竟,保母的薪資與其工作環境、職業認同感有其密切相關,當前的薪資水平無法反映保母在家庭育兒中的職位價值和工作重要性,這不僅影響保母的工作滿意度,更可能導致年輕人不願從事此一低薪、低就和低成就感的職業抱負,如此一來,更形顯露年輕世代接棒不到位的保母高齡化加惡情事;連帶地,居家式托育服務的運作困境也不僅限於高齡化、低薪化等結構性限制,還進一步地涉及口碑經驗、便利可及、公共服務、勞動型態、薪資水準、政府政策、家庭結構等多重因素,就此而言,單純的補貼措施並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而是要從制度設計、服務質量及職業發展等多方面入手,這其中保母的勞動工作條件、最適工資和退休保障機制,尤顯重要。

總之,臺灣社會的托育服務面臨到高齡化、低薪化、社會認肯不足化等多重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保母的職業發展,也關乎托育服務的育兒品質,如此一來,諸如提升薪資待遇、加強專業培訓、完善制度設計及其強化托育職業工作價值,以讓臺灣的托育服務有望迎來更好的未來,就此而言,該項安全、優質托育制度的典範建構,也就不僅止於官方的單純撒幣措施或臨托和延托之類的技術性操作,所能夠完備了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