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
01.內地青年養老院
02.激增獨居高齡宅
03.聽損與疾病負擔
04.健保給付血友病
05.溫度難民全台化
06.試管寶寶新生兒
07.性別友善少廁所
08.兒童獨留墮落亡
09.直聘選工菲律賓
10.人本交通行人殃
11.自立生活身權法
12.租金補貼反效果
13.公托窄門新生兒
14.校園交安無車化
15.第三世界陽交大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九月份的第四周(2024.09.23)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內地青年養老院」、「激增獨居高齡宅」、「聽損與疾病負擔」、「健保給付血友病」、「溫度難民全台化」、「試管寶寶新生兒」、「性別友善少廁所」、「兒童獨留墮落亡」、「直聘選工菲律賓」、「人本交通行人殃」、「自立生活身權法」、「租金補貼反效果」、「公托窄門新生兒」、「校園交安無車化」以及「第三世界陽交大」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內地青年養老院」,青年與養老院這兩種相互違和的名詞概念,卻是相與結合以蔚為大陸內地的一項時尚風潮,不同於養老院的傳統慣常認知,青年養老院並沒有醫療措施和日常照護服務,只是提供一個短暫逃離、放鬆身心的暫宿場所,並且依其個人需求以自行選擇要居住多久,換言之,青年養老院強調的是讓住客自我療癒,且讓人產生家的感覺,顯然,該種相差、突兀和背道而馳的操作型態,突顯的是某種後現代的變遷性反諷;「激增獨居高齡宅」,根據2023年住宅資料統計顯示,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獨自居住的總住宅戶數達69.5萬宅,相較於2012年的36.62萬宅,10年期間激增近九成,這其中大多數為1名的老人獨居,多達52.9萬宅(占76.12%),再行對比於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所提供2024年老人長期照護、安養機構之公立及私立總數有1,057所,可供入住60,053人,可見高齡宅供需之間的落差,將比想像中來得嚴重;「聽損與疾病負擔」,隨其邁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之林,這也使得聽力受損、疾病負擔及其相與衍生之於從個人到家庭,以及從生理、心理、經濟、勞動、社會到醫事的諸多成本,已然是一項集體意涵的整體社會事實,但是,對於『聽損圖像』的描繪勾勒,依舊處於無知之幕的本位主義或單一專業的各自表述,這其中包括有待商榷或廓清所關乎到聽損的認知基模,像是將聽損視為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進而忽略了積極治療的『聽權』之於社會性連結的重要性,連帶地,如何將偏向於醫療範疇的生理健康問題,以進一步地擴及至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及其全人發展的關懷旨趣,從而正視全齡人口之於聽力傷及損失與全人關懷的整體性布局,特別是台灣聽力損失的患病率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之際,這使得來自於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的預算衝擊評估,又要如何以18歲為其界分的從未成年人到成人年、從僅限只給付一組到終身多次、從單耳到雙耳、從一次同時到先後順序植入、從相同享有之平等到比例原則之公正、從社會性投資到家屬自行買單、從健保點數到醫療資源配置,以迄於從福利增進到權益保障等等聽損、聽障和聽權的命題思索;「健保給付血友病」,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A型、B型血友病細胞治療針劑,只需要施打一針,就有機會痊癒,不過,藥價分別為300萬、350萬美元,這也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單次性治療藥物,對此,健保署正與藥廠初步交換意見,評估納入健保的可行性,顯然,從慢性到重症、從普通到罕病而來的各項健保給付,實有其風險規避、危險分擔及其國家最終責任的社會保險運作原則,只不過,隨其高齡少子女化生育趨勢對於收支兩難的健保財務困境,這部分的全民健保抑或是國家資源的整體性布建,將會是『健保社會』的一項變革難題;以及「溫度難民全台化」,全台高溫已經跨越行政區界線,而讓全民淪為所謂的『溫度難民』,值得留意的是,該項都會熱鍋或熱島廊帶的歸因事由,包括北北桃高溫區的盆地低窪易蓄熱和密集開發難排熱、台中彰化高溫區的街弄狹窄建築密集易蓄熱,以及台南高雄高溫區的市區高溫山區無海風調節和科學圈帶動高度開發,如此一來,受到氣候變遷暖化與都市熱島效應的雙重影響,處於『新溫度時代』而來的不尋常高溫,這已然是一項如常樣態。
其次,「試管寶寶新生兒」,衛福部所實施的〈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方案〉,已屆滿3周年,平均每年增加6至7千位試管嬰兒,等於是每16位新生兒就有1人為試管嬰兒,這也讓人工生殖的試管寶寶在整體新生兒占比中,出現逐年上升趨勢,只不過,從平均年齡為33歲的試管寶寶到平均年齡達38歲的不孕治療,據以一圓為人父母之夢的同時,這也使得包括高齡孕婦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抑或新生兒猝死率之類的預期與非預期性後果,實有必要復歸於適婚與當育的基本命題思考;「性別友善少廁所」,針對出現於公共廁所及更衣室等空間的不友善情形,環境部制定推動所謂的〈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明年(2025年)至2029年預計將投入2億8035萬元,將性別友善廁所從623座以加倍增至1246座,顯然,充斥的乃是倍數增多的量化思維,致使忽略了如何從性別到老障與婦孺、從環境部到跨部會、從物理環境到人文軟件、從外顯行為到內隱認知而來的諸多微歧視、移動障礙,抑或是社會性標記所關乎到人身區隔的友善變革工程;「兒童獨留墮落亡」,一名6歲多女童被獨留在15樓住家,疑攀爬陽台墜落地面身亡,除了有關乎到從6歲之前或之後的依法懲處外,包括高齡、身障及其幼童的獨居、獨處或獨留,是要有從危險事件、風險係數及其安全意識的諸多考量,特別是如何防範避免掉以輕心的小錯,醞釀以鑄成無法彌補的人身大錯;「直聘選工菲律賓」,因應於透過仲介機構,移工還得負擔3年最高6萬元的服務費,對此,勞動部除了大力推動所謂的直聘服務外,更要把機構看護納入專案選工的直聘對象,顯然,從供需到人力媒合、從業者仲介到雇主直聘、從製造業的廠工到養護機構的社福移工、從單純的人力補實到來台的全面性生活適應,以迄於包括移工、換工、買工、逃工、黑工之類的諸多身分轉換,實有必要嚴肅看待台灣移工政策的定位屬性;以及「人本交通行人殃」,根據交通部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5月的交通事故死亡數為160人,較去年的同期增加4人和上升2.6%,並且去年有多達2.6萬名兒童在交通事件中傷亡,不僅是高於每年平均2.3人次,更達到五年以來的高峰,顯然,從以車為先到以人為重、從人本交通到行人地獄、從硬體設施到軟件人文、從交通法規到人文素養,以至於從高風險區塊到高風險駕駛等等攸關到人、事、物之於交通安全的通盤檢視,這會是策進作為的針砭所在。
最後,「自立生活身權法」,印照於現行狀況仍是障礙者家庭自行聘請外籍看護,抑或家庭成員犧牲生活或工作以全職投入照顧,然而,在衛福部所預告修正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草案裡,並未納入『自立生活』相關條文,這方面實有必要嚴肅看待諸如自立生活專章、增加社區服務和個人助理人數等重中之重的障礙者需求及其配套措施,否則,58多萬名的65歲以上身障者,恐有限縮於入住型機構的養護型態之虞,進而剝奪老權、障權、人權的基本人身權益;「租金補貼反效果」,自2022年7月開始實施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迄今滿2年,並且該案將延展至2026年,只不過,根據七大都會區租賃實價登錄資料,比較尚未實施租金補貼的2022年上半年,以及2年之後同期的平均租金單價,發現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以及新竹市上半年平均每坪租金分別為894.6元、630.5元、781.3元及773元,相較於2022年同期相比的化,分別上漲1至2成,險險,諸如區域產業、就業機會、生活機能,致使租屋市場的供需拉扯遠大於租金漲幅,這也讓租金補貼政策的實施結果,出現租金不降反增的逆勢情勢;「公托窄門新生兒」,今年上半年龍年生子效應不再,反而是出現加速惡化的少子女化趨勢,對此,桃園市政府決定自8月19日起,取消《幼兒家長應在職並不得併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規定,並且放寬幼兒完成出生登記即可登記候補公托或家園,以為育兒家庭提供更大支持,顯然,從公設民營到準公共化托嬰中心之於『公托』稱謂的魚目混珠,以迄於量不足且值更待增進的托育服務品質,更遑論於將催化生育率的最大解釋變異,對接於津貼補助與服務措施之類的改變效果,進而忽略外部系統動力的干擾因素,這也使得生育率的崩盤,將只會無量下跌於難以想像地步;「校園交安無車化」,根據教育部近三年校安事件通報數據,校外的交通意外事件連年居高不下,2022年通報件數增長至8,013件、影響9,512人次,至於,校內的交通意外事件通報件數,也從2020年通報492件、影響680人次增加到2022年的502件、影響725人次,顯然,從校外到校內的交安事件、從國中小到大專校院的校園幅員規模、從校園內騎乘開車到全面無車化、從校外到校內道路的依法究辦、從人車分流到交通規範,直指出來癥結之處不全然僅止於技術範疇的交安措施變革,也要進一步擴及到以人為本的關懷倫理;以及「第三世界陽交大」,陽明交大學生在IG限時動態貼出一張多名外籍學生同桌聚餐的照片,並以『第三世界』戲謔稱呼,致使引發印度籍學生的不滿抗議遭到歧視,對此,校方立即以『尊重多元是言論自由的基礎』為題發公開信,並已啟動關懷機制,但是,脫口而出的該項不當言行舉止,這又何嘗不是直指台灣社會所到處瀰漫之性別、族群、種族、地域、所得抑或政治諸多層面的微歧視或社會性標籤與文化性裁判。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