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板橋去年有一處幼兒園爆發「不當對待和餵食不明藥物」,監察院今(22)天公布這起事件的調查報告,提出六大項疏失,並糾正新北市政府,對此新北市教育局回應表示,科學驗證及司法單位毛髮檢驗,皆未檢出藥物,對監察院提糾正予以尊重,但深表遺憾。
監察委員葉大華、蔡崇義、林郁容表示,這起爭議事件引發家長及大眾對教保服務安全性的質疑與恐慌,更有多名家長反映,數名幼兒在幼兒園遭捏臉、責打、罰站舉雙手、被帶到3樓非屬幼兒園空間作為處罰等情事,經過調查,認定新北市府行政調查未盡確實、醫事檢驗結果說明及就學安置處理失序,均有違失與不當,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8月15日通過糾正。
監察院指出,新北市府六大疏失,包括一、幼兒疑遭不當對待,新北市政府卻未查扣重要影像證據;二、行政調查及司法偵查證據影像檢視爭議;三、新北市政府對醫事檢驗規劃及安置就學缺乏完整配套;四、新北市政府對醫事檢驗結果及裁罰公布說明草率反致事實無法澄清;五、司法早期介入啟動時機與協作問題;六、兒童證詞採信與衡平審酌問題。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則回應,經司法機關綜合相關事證及科學驗證,全園32名採檢幼童,質譜儀及毛髮檢驗全數都未檢出不明藥物。
教育局說,新北市府與檢調單位第一時間,同步依法分別進行司法及行政查察,也第一時間提供衛福部檢驗資訊,並主動協調檢驗單位,之後更主動對外說明檢驗結果,提供專業諮詢,並積極處理幼生及家長需求,確保每位孩子獲得妥善照護,對於監察院調查結果表示尊重,惟甚感遺憾。(時事新聞來源:台視新聞,2024.08.22)
這起案件的調查過程讓身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和園內其他教職員感到極度不安與焦慮。真正令人擔憂的,不僅是此案件本身,還有”幼兒園教師”在社會與家長心中所扮演的信任角色。幼兒在園所一待就是超過八個小時,與教師的相處時間往往超過父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互動建立了深厚的關係,然而卻因為「不當對待與餵食不明藥物」的指控,教師群體遭受了極大的誤解與污名化,這讓我作為一名幼教教師深感痛心。
在數十年的幼教生涯中,我目睹過某些教師的確有不當行為,但我也想提出質疑:作為園所的主管單位或政府,是否真正有能力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否能給予那些身心受創的幼兒必要的幫助?對於那些涉及不當行為的教師,是否有實際的處分或調查機制?更為關鍵的是,是否能給予那些被誤解的幼兒園教師一個恢復名譽的途徑,並像最初宣布誤會的結果一樣,大膽公開調查結果,為被誤解的老師正名?
往往我們會看到,對於那些真正有不當行為的教師,處理方式要麼是敷衍了事,要麼是不了了之。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教師,或者因為無法解聘該名教師,造成了園內為孩子付出的真正教師的無奈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