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佑
(中國文化大學社工學分班學生)

在現今社會快速變遷且資訊爆炸之時代,社區面臨許多新興課題,諸如高齡化老老照護的社區關懷照顧、青少年的正常休閒方案規劃、新住民的社區互動、原住民族群的現有處境、舊有磚瓦屋及地方信仰中心廟宇與公寓大廈興起所產生的空間衝突和人文劇烈變動,以及全球化所導致社區經濟的種種危機等,面對該項從微視乃至中介繼而鉅視的諸多議題,胥賴中央政府各部門與地方自治村里協會共同努力面對在制定各種政策時,能讓社區民眾產生縱向的上下交流、橫向的單一社區鄰里協會合作,乃至於多個社區鄰里協會相互的觀摩學習。

首先,社會學家費孝通的雙軌政治認為:政治絕不能只在自上而下的單軌下運行,一個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須是上通下達,來去自如的雙軌形式,就其個人的研究發現到華人的社會組織極不發達,公民社會意識發展相對緩慢,進而給予政府單位的社區工作管理壓力,可能的原因乃是在於缺乏對基層自治組織在民主政治與個人生涯管理的深入認識,對此,雙軌政治是對於傳統中央集權所產生的雙重防線,這其中的一重係政治上的無為主義,這是因為歷史上有為的執政大多以失敗告終,因此,執政者並不能對人民單向展現其假改革之名來行鬥爭之實的本質;另一種是所謂的仕紳權,這是因為地方仕紳在正式的地方自治官僚體系之外,並沒有正式的相關條例來加以規範,從而可能透過私下與地方官吏非正式關係良窳,來消極地抵制政令的執行,進而相互抵消可能的能量,從而讓社區工作往窒礙難行方向進行,同樣的道理之於社區工作在社會局處、地方派系、村里幹事、村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彼此相互影響拉扯中,所謂的社區發展計畫、村里建設、社區建設,究竟能做到多深、多廣與多久?

然而,縱觀近期主事者的去中國化(去中國共產黨不應等同於去中國化)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可以窺見出來主事者所關切的仍是意識形態的向下扎根,這對於社區工作來說,所有在社區內的人文、地理、文化、產業等等綱目,其起源皆是來自於歷史的悠久傳承,如此一來,自然是無法想像未來下一代在不知從何而來的情況底下,又要如何決定該往哪裡去?而社區工作縱使在五、六年級這一代仍在戮力奮鬥,但是,從長遠來看,倘若主事者不改變類似文革抄家滅祖式的意識形態治國,將可想像願意投入社區工作重建再造的新生代活水,勢必會日益減少?

最後,展望未來的社區工作管理,必須重視和發揮以基層自治組織為其代表的仕紳協會及其功能作用,對此,從華人的傳統政治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以構建出兼具華人特色的公民社會,從而實現社會的良好互動管理與和諧發展,進而站在歷史脈絡的肩膀上,方能眺望屬於社區鄉土共有的記憶重建與發想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