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效用遞減(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也稱邊際效益遞減法則或是邊際貢獻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指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的投入對於產品產出的效用會是不斷遞減的,這使得其增長的速度會不斷地變慢,最終趨於峰值之後就會有衰退的可能,亦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以此觀之,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的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所新增加之最後一單位物品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為邊際效用)通常是會呈現越來越少的現象,稱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一般而言,消費者偏好某物而未能獲得或是擁有數量不夠大時,增加消費量則其滿足感會大增(邊際效用增加),但是,如果所擁有數量足夠時,再增加消費量的話,其滿足感增加的幅度則是會逐漸平緩,乃甚至於所擁有數量太多時,再增加消費量這反而會感覺厭惡。總之,在正常的狀況底下,消費者擁有足夠數量而邊際效用遞減後,會將有限的資源配置轉移以滿足其他欲望,而不至於讓消費同一商品過量而感到厭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消費、際效益遞減法則、邊際貢獻遞減
(本則小百科由林彣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