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醞釀已久之小規模多機能的老人照顧服務,業已在台北市試推包括養護型長照機構以及日照中心等三家的老人深夜學堂,這使得以社區為要的長期照顧模式,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基本上,所謂的老人深夜學堂,實則是擴充現行日間照顧運作型態的產品線,亦即,從早九至晚六的日間照顧以逐次延伸至晚六至晚九的夜間照顧、晚九至早六的夜間留宿以迄於早六至早九的清晨照顧,藉此將日托、臨托、延托、夜托,以鑲箝成為一套無縫接軌的整合性服務,冀此,扣緊包括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及其對應措施而來的結構性思辨,那麼,關乎到老人深夜學堂一事的相關發想就包括有:首先,就其長照的運作機制而言,家庭型、社區型與入住型,這三種不同樣態的提供模式,理應是要有通盤的檢視討論,換句話說,要如何就其各自的運作利基與彼此的共生關係,來思索可長可久的老人照顧體系,那麼,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全然用以過度膨脹社區型的日照模式,而是相與對應的解套和配套,究竟有無構築以成為一種相對縝密的照顧服務網絡!?
其次,僅就所要試推的老人深夜學堂為例,固然是用以突顯在地老化的生活依存和依附關係,但是,從日間照顧所延伸出來的各項產品組合,主要的標地對象還是鎖定既有的顧客群,也就是說,以原有接受日間照顧的長者為主,從而規劃出一種全天候、機構適應以及家庭喘息的服務模式,就此而言,要如何從現有的客群以擴及到其它不同的客層?要如何針對建物環境、功能定位和角色扮演,以思索當前社區型的日間中心在其轉型成為入住型機構照顧而來運作機制調整?連帶而來的是限縮在範疇經濟與市場規模的結構環境底下,那麼,標舉所謂在地老化的社區照顧,又要如何深究該項老人深夜學堂所關涉到各項外部性的成本代價?就此而言,議題現象的癥結點就不在於從試推、續推到全面主流化的老人深夜學堂,而是攸關到當前三代同堂家庭的老人照顧政策為何?老人照顧的服務網絡要如何有效地因應於老化歷程而來的分級處遇對策?特別是老人的照顧議題所牽動的性別議題、家庭議題抑或是社會議題?!
准此,標舉老人深夜學堂的另類選項,即便不是一種就地合宜的權變措施,但是,從多元、多方到多樣的長期照顧分工,不應該是相互對峙的緊張關係,而是扣緊一種連續性的演進發展,以思索老人深夜學堂本身的可行和不可行性以及其它更多的創新發想,藉此直指老人照顧服務想像和圖像之間的可能落差!?總之,不必過度放大老人深夜學堂的功能角色,而是透過不斷摸索的人群服務工作,以思忖從人口環境、文化環境、地理環境、產業環境到景觀環境;以及從需求評估到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而來的策略性規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