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幾則和年輕世代有關的人力運用調查顯現出來當前的台灣社會有著上班一族窮忙化以及貧困化的發展趨勢,而值得加以進一步的深究探討。

首先是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所謂的「人力運用調查統計」,今年(2015年)五月受僱就業者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為新台幣36,500元,較去年(2014年)增加新台幣514元,不過,仍然還是有335.2萬人的月薪不到新台幣3萬元,占其整體受僱就業者高達37.93%,對此,上班一族的窮忙現象,自然是不在話下;於此同時,今年五月包括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在內的非典型就業者也高達有78.1萬人,再度創下了歷史的新高,而非典型就業者收入不如全職工作者,這也是工作貧窮問題嚴重的原因之一。准此,來自於窮忙與貧困的交相拉扯,這使得以年輕世代為主要之經濟收入的風險議題,已然成為一項需要嚴肅以對的公共課題,如此一來,相與糾結的結構性意含,亦有它進行跨域整合且綜融性思辨的必要。

誠然,單就上班一族窮忙化與貧困化的經驗現象來看,即使尚未針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類別抑或是人文區位,以進行相關變數之間的深究議論,但是,月薪不到3萬元之薄利就業與低薪就業的工作人口屬性背景為何?而從覓職、失業到再度工作之間的職場競爭利基,是否隱含著年齡或受教等等怯弱因素的加惡作用?連帶地,從事非典型工作者的比率又何以女性和15至24歲的青少年居於比重的首位,這是否也意指著女性多重角色扮演的干擾作用以及青少年世代主、客觀的結構性限制,比如教用或訓用尚未成熟的人力資本條件抑或是不想換工作也不想增加額外工作的自願性非典型就業者。

准此,針對上班一族的窮忙化和貧困化的議題思忖,宜要有意願問題、就業能力以及結構性環境等等不同層次內含的整體性考察,畢竟,關乎到非典型就業的工作型態,不全然只是人力資本發展的競爭條件良窳,而是有其價值觀念、認知態度而來的心靈結構狀態,更確切地說,該種跨代之間的次文化現象,這才是窮忙或貧困議題的癥結所在;連帶地,扣緊高等教育擴張所出現的普及化效應,那麼,嫁接在學歷文憑所可以或可能激發的社會流動效果,更加點明了覬覦教育所帶來的改變作用,已然是處於一種強弩之末的衰微狀況,甚或是蛻變成為某種加速社會階層深化的催化因素。

總之,人力運用的相關調查結果,其所顯現出來的不單單只是薪資水準、勞動樣態等等上班族的生活寫照,而是範定於特定生命事件的生活境遇,究竟是可以導入那些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藉此讓教育不安全、工作不安全、經濟不安全、家庭不安全,健康不安全與退休不安全等等的避險機制,得以醞釀、發微和舖陳在不同的人口世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