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委託成大與亞洲大學研究調查,高中職學生在線上遊戲、智慧型手機的成癮風險愈來愈高。其中,逼近兩成、約14萬名高中職學生屬於手機成癮的高風險族群。

教育部昨針對此調查回應,3年內要讓全國6成以上的教師具備網路沉迷辨識能力,培訓2200名網路成癮防治輔導人員,協助學生掌握網路使用時間,養成健康上網好習慣。

教育部昨天發表「104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結果」,公布最新國小4至6年級、國中、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全國抽樣調查,共抽測109所學校,有效問卷9027份。

在線上遊戲與智慧型手機沉迷與成癮盛行率方面,高中職生的線上遊戲成癮重風險比率11.5%,較去年度9.7%略高。而智慧型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高達18%,較去年15.4%明顯提升,值得重視。

該調查研究主持人、成大暨亞大講座教授柯慧貞分析,過去學生使用網路多在網咖,但調查顯示,近8成5的中小學生都在家裡使用網路,使用時間是假日多於平時。

平日上網時間小學生57.8分鐘、國中生115.8分鐘、高中職生147.2分鐘。但假日上網時間多一倍,小學生增為120.1分鐘、國中生231分鐘、高中職生266.1分鐘。

此外,學生擁有智慧手機的比率也較去年增加。93%高中生、78%國中生及48%國小生擁有智慧手機,擁有率較去年上升約5%至7% 。

而上網最常使用的社群網路是臉書。其中,國小學生有6成7最常使用臉書,國高中生約9成4使用臉書。調查也顯示,學生玩線上遊戲、使用臉書或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時,多半都是因為「無聊」或者「考完試或寒暑假想放鬆」。

「網路成癮造成學生易產生敵意、疑心症。」柯慧貞說,網路成癮不僅讓孩子頭疼、失眠、眼乾,視線模糊等生理現象,還會影響心理。

柯慧貞建議,班導師可以透過學生上課常遲到、打瞌睡、視力變差等來辨識。(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5.09.18)